驚!不菸女醫治長期打鼾困擾 竟意外確診晚期肺腺癌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今年46歲的陳女士,平日規律運動,沒有抽菸習慣,約5年前接到一份新工作,為了讓自己保持在最佳狀態,決定治療長久以來的睡眠打鼾問題,沒想到卻意外發現左邊肺部有1.8公分、右邊肺部1.3公分的腫瘤,確診為晚期EGFR基因突變型肺腺癌。

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攝影者yanalya/翻攝自freepik)

台灣一年有超過1.3萬人罹患肺癌,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陳育民指出,由於肺癌初期沒有症狀,等到患者因為喘、咳嗽或是疼痛等症狀就醫,大約7成已是晚期。

統計顯示,僅有3成左右患者第一時間得以接受手術治療。不適用外科手術的病患,除了傳統化療、放療之外,目前有多種標靶藥物可提供有效治療。其中,針對「EGFR」基因突變的標靶治療藥物、也就是TKI類(表皮細胞生長因子接受體酪胺酸酶抑制劑)藥物使用最為廣泛。估計,在台灣大約1/3的肺癌患者有EGFR基因突變。肺腺癌患者則大約55%可找到EGFR突變。

台北醫學大學人體研究處長李岡遠表示,目前健保已經核准第一代、第二代TKI藥物用於治療晚期EGFR基因突變肺腺癌,大幅提升晚期肺癌治療成效。不過,即便如此,晚期EGFR基因突變肺腺癌患者於使用這類標靶藥物後,多半還是會在1年左右,便因為抗藥性等因素,疾病再度惡化。

所幸,近年多項研究顯示,若能將現有藥物合併使用,例如:將不同機轉標靶藥物合併治療,可增強現有藥物療效,延長疾病無惡化存活期,突破治療瓶頸。

雙和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馮博皓說,臨床研究顯示,若將第一代TKI標靶藥物,與現有的抗血管新生方法合併使用,做為具有EGFR基因突變的晚期肺腺癌病人之第一線治療,中位無惡化存活期可延長到近一年半。

李岡遠說明,人體免疫系統本來應該是要幫忙對抗腫瘤,但腫瘤卻會把這些免疫細胞轉換成它的助手, 就像是「圍事」一般。這時若使用抗血管新生方法,則可以將這種情況逆轉回來,讓這些細胞不再淪為腫瘤幫手,反過來共同打擊腫瘤。

李岡遠指出,這幾年肺癌治療的進步非常大!即便發現時已是晚期,也不要失去信心.一個正確的組合,可以讓病人治療到與一般人無異,過著正常人的生活,甚至可以維持很久!如果能夠把現有藥物用得越久,就越有機會等到新的治療。若能將現有藥物組合出一個最長的治療時間,對患者而言也是一個有利策略。

乍聞「癌症」二字發生在自己身上,陳女士心想「世界要毀滅我」,因此寫遺書、四處分送平日珍藏的物品,但姐姐一句「放心治療,錢的事情不用擔心」溫暖的話,讓她燃起信心,努力調整心態,並積極配合醫師進行雙標靶治療。陳女士接受雙標靶治療迄今近4年,打破過往一線治療約1年就出現抗藥性的刻板印象,不但病況穩定,與正常人無異,還可以從事熱愛的手工藝品工作。

加入 @setn 好友 #《奕起聊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