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童出紅疹、夜間抽搐確診「腸病毒71型」 醫提醒這些事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家長一定要注意!腸病毒在今年傳出不少併發重症的案例,近期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收治一名兩歲女童,有高燒不退、嘴破、手腳與膝蓋出現細小紅疹、夜間頻繁肌躍型抽搐的症狀,經檢查確診為「71型腸病毒」,日前經治療痊癒已出院。

臉部肌肉不對稱、步態不穩 2歲女童腸病毒重症

▲勤洗手是最重要的預防方法,建議搭配肥皂,及洗手5時機的觀念,才能夠有效防範腸病毒、輪狀病毒等不怕酒精的病毒(圖/資料照)

台北醫院兒科醫師張一凡強調,腸病毒和輪狀病毒無法被酒精消滅,單以乾洗手液無法取代清潔,應正確使用清水沖洗、搭配肥皂清潔,才能防範病毒從口、手入侵。 

腸病毒71型感染表現除了常見的手足口病,還可能造成腸病毒重症,尤其是兩歲以下的幼兒,若嚴重將導致腦炎、類小兒麻痺症癱瘓及心肌炎…等情況。

張一凡醫師提醒,家長應留意孩童手足口的身體狀況,如果出現嗜睡、嘔吐、持續發燒3日以上、手腳起紅疹、呼吸急促、頻繁肌躍型抽搐等症狀,一定要趕緊送醫,以免錯失治療黃金期! 

肌躍型抽搐是指在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類似嬰兒受驚嚇時的反射動作,這種動作在正常孩子睡覺時或是要入睡時,偶爾可以見到,但是如果每小時都觀察到發作數次,或是頻繁地從睡夢中驚醒,就屬於異常。

張一凡醫師表示,腸病毒是透過接觸與飛沫傳染,輪狀病毒是透過接觸傳染,很多父母會誤以為使用酒精消毒、噴上酒精就不怕病菌,事實上這兩種病毒皆因無外套膜,所以無法被酒精殺死。

也就是說,如果餐具、玩具被上述兩病毒感染,是無法透過酒精、乾洗手液消滅病毒達到清潔的;「勤洗手是最重要的預防方法,建議搭配肥皂,及洗手5時機的觀念,才能夠有效防範腸病毒、輪狀病毒等不怕酒精的病毒」。

洗手5時機包含在吃東西前、接觸嬰幼兒前、看病前後、上廁所後、擤鼻涕後這 5點,張一凡醫師也提醒,在出入公共場合前後、返家後,一定要將雙手洗乾淨並擦乾,再接觸或餵食嬰幼兒,只有落實良好的衛生清潔習慣,才能守護小朋友的健康。如果小朋友生病了,也請家長一定要回報托兒所、幼兒園,並遵從醫囑在小朋友配合治療或在家休息的期間,避免帶至公共場合,降低腸病毒傳播的風險。

 

加入 @setn 好友 #《奕起聊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