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建一開講/古代政客「黑」人放大絕:〈元祐黨籍碑〉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邱建一(藝術史學者、新月藝文負責人)

台北故宮(國立故宮博物院)進驗票口之後循著階梯往上走,在二樓左轉處就是專門用來展示歷代書法的204、206展廳。過去,展覽名稱叫做「筆有千秋業」,許多年之後改了個名子叫做「筆墨見真章」,但不管展覽名稱怎麼換,展覽內容都是「歷代書法選粹」,算是台北故宮的常設展之一。

由於台北故宮收藏的書法作品比繪畫還要多很多,所以「筆墨見真章」每3個月就換一次展品。按照慣例,展覽內容按照作品的年代依照時序排列,時代越早的放越前面,一踏入展間時映入觀眾眼簾的頭幾件展品,幾乎都是歷代的名碑拓片,而且大多是宋代以前的作品。

對於一般觀眾來說,這些黑乎乎的名碑拓片大概也沒有甚麼興趣,所以即便這些碑有名到爆,在歷史上紅到發紫,但肯駐足停留多看兩眼的遊客也不太多,這些拓片大概是台北故宮最少人關注的對象吧?但是,能夠進到台北故宮典藏,而且還被放到展廳展出的作品,一定有它的道理在,要不然又如何在故宮天量海量的收藏之中雀屏中選呢?

▲〈元祐黨籍碑〉拓本,台北故宮。(圖/邱建一攝影)

〈元祐黨籍碑〉不只是書法史上的名作,而且還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歷史文物,偶爾會在這個展廳裡出現,讓大家看看這個碑的真面目。

不過,要清楚描述這塊碑的歷史,其實有點小困難,因為它牽涉到的故事,有點小複雜。

故事得回到那個時代,近千年前的北宋……

北宋晚期的大大官:太師蔡京

北宋晚期有個高官大官大大官叫做蔡京(1047-1126),字元長,所以有時又叫他蔡元長。北宋神宗熙寧三年進士,累官至龍圖閣待制、知開封府。徽宗即位第一年(崇寧元年),官至「太師」。

蔡京的官可大了,因為太師是北宋文官的最高職位,類似過去的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在北宋除了皇帝之外就屬他最大,再加上徽宗皇帝又很信任他(不過這句是廢話,要是不信任怎會當上太師)。北宋晚期的朝政蔡京說了算,國家大事小事都得先過他這一關,他決定後再報告皇帝,而皇帝也只是個橡皮圖章而已,一概交給蔡京處理。

但是,由於北宋官員之間的惡鬥,蔡京事實上也不是那麼順風順水的一路高升。我們知道他曾先後四次任相,但前三次都被鬥垮或是受不了同僚排擠而自動請辭回家吃自己,但這四次任相的時間前後加起來長達17年之久,他的人生四起四落,堪稱古今第一人。

蔡京在一開始當官的時候其實也不算是甚麼壞人,他年輕時和所有的有為青年一樣,都曾充滿理想,一心報效國家。但後來他官越做越大,再加上官場逢迎文化的洗禮,權力使人腐化,高官厚祿之後人的劣根性就跑出來了。最後,蔡京變成一個黑官、貪官,在他最後執政的那段時間,為了要完全執政,所以與徽宗身邊的大宦官童貫(1054-1126)勾結,一手遮天,最後變成古代政治史上最貪婪惡劣的官員之一。

▲〈元祐黨籍碑〉拓本,台北故宮。(圖/邱建一攝影)

元代以後編纂的正史《宋史》,把蔡京列為奸臣之一,與秦檜並列。傳說,在北宋末年民間流傳的民歌童謠這樣說:「打破筒(童貫)、潑了蔡(蔡京),便是人間好世界。」還好,當時沒有臉書之類的社群軟體,要不然他的形象簡直是被點負評到底。

北宋末年國事大亂,民怨沸騰,有個太學生陳東搞了個「公車上書」,冒死拚命上書給皇帝狠狠參了他一本,直批蔡京為「六賊之首」,不過這件事當時並沒有留下太多的漣漪。後來北方的強權國家金國再度入侵直逼首都汴京,徽宗趙佶一看大事不好,立刻腳底抹油開溜,宣布退位,傳位給自己的長子欽宗趙桓(1100-1161)。欽宗皇帝一即位,蔡京立刻就倒大楣了,因為新皇帝一上台,立刻就想起之前那個陳東的奏章,把所有的錯都推到蔡京身上,都說了蔡京是六賊之首了,無事夏迎春,有事鍾無艷,有史以來幾乎所有的官員(尤其是主管階級)都是這樣的,有問題當然是你蔡京來扛,難不成還要我扛?

金兵攻陷首都汴京(開封)之前,蔡京就被逮捕貶謫嶺南充軍,樹倒猢猻散,牆倒眾人推,而這位一代奸相權臣就這樣在遣送途中死於潭州(湖南長沙),民間盛傳他是被餓死的,但也有人說他是被仇家買凶殺死的。

不過,蔡京這個人的歷史評價也挺兩極的,有人持平地認為他主政時期其實還算是國泰民安,尤其以北宋晚期這樣混亂的時代裡夠穩定朝政,也算是個能臣。只是倒楣地遇到了昏庸的主管…….啊!是皇帝,所以身為最高主管的太師得自己把責任都扛下來,一如後來另一個倒楣鬼被罵翻天的秦檜一樣。

對政敵趕盡殺絕 北宋文字獄

蔡京本人也是個書法名家,他曾是「北宋四家」之一,這倒是可以想像得出來,重用他的就是藝術家皇帝徽宗,徽宗寫得一手好字,傳說他擅長各種書體,尤其以一手獨創的「瘦金體」著稱。

強將手下無弱兵,跟在徽宗身邊的蔡京,書法能不好嗎?

但元代以後,蔡京因為被列為奸臣而從四家中被除名,改以同姓氏的書法家蔡襄(1012-1067)取代。但把蔡襄與另外三人--蘇軾、黃庭堅、米芾--並列是一件很奇怪的事。不是說蔡襄的書法不好,他也是書法名家,堪稱大師,只是他與其他三人並沒有聯繫關係,事實上他還要再年長個幾十歲,都能算是另外三個人的長輩了,怎會跟一群後生晚輩排名在一起?

蔡京以太師這樣的身分參贊機要17年,各種豐功偉業或狗皮倒灶事跡之多,都可以寫成厚厚的一大本的傳記了。但他一輩子最被文人記恨……啊!是傳頌最多的劣蹟,就屬那個大名鼎鼎的黑名單〈元祐黨籍碑〉了。

▲〈元祐黨籍碑〉拓本,台北故宮。(圖/邱建一攝影)

根據記載,蔡京最後一次執政時想起以前宦海沉浮時的新仇舊恨,當年排擠他的人是司馬光、歐陽修為首的「舊黨」官員,而蔡京本人是王安石系統的「新黨」官員。文人彼此相輕黨同異伐史不絕書,不管是得勢的或是失意的,結黨結派互相在同溫層取暖本是常態,但文人間再怎樣彼此看不順眼,總得留一點文人的臉面,點到為止出個氣就好,也為彼此留個後路以後好相見。但像是蔡京這樣小雞肚腸沒有容人雅量,意圖對政敵抄家滅族趕盡殺絕的,可說是史無前例了。

傳說,蔡京重新上台掌權後不久,就建議徽宗皇帝剷除「餘孽」,當然這是指舊黨的官員。不過,徽宗皇帝即便再昏庸無能,也隱約覺得不妥,所以沒給個肯定的答案。但在蔡京與童貫兩人聯手,拚命在徽宗身邊沒日沒夜幫舊黨官員穿小鞋、講閒話,這招就像是現在的網路鍵盤手一樣,反正不管是黑的是白的就拚命亂講,多說千百次自然就能洗出個風向,不管是真是假都變成一定是真的,鐵定是真的。

徽宗皇帝也不知道是哪根筋不對,後來居然就同意了蔡京,開始追究「元祐學術」。說到這個元祐學術,雖然已經是徽宗朝很久很久以前發生的事了,但這可是一件歷史上大大有名的文字獄案件,當時鬧得滿城風雨,就連大文豪蘇東坡都因此被下獄,差點就被砍下腦袋。這件事的背景是舊黨人物寫詩寫文章,抒發自己被貶官的鬱悶心情,後來都被政敵新黨刻意斷章取義,拿出來當作是訕謗朝廷的理由。

黑到不能再黑 元祐黨籍碑

重新追究「元祐學術」的同時,蔡京再加碼要求禁毀一切與當事人相關的出版品,是的你沒看錯,焚書坑儒不是只有秦始皇幹過而已,在北宋晚期又發生一次,當時舊黨人物例如蘇東坡的詩文集等等的,都不許民間閱讀收藏,而且政府命令大家通通把書給交出來集中銷毀。這也是為何蘇東坡明明是北宋人物,但現存的詩文集卻都是南宋以後的出版品的緣故。

蔡京搞禁毀「元祐學術」的同時,後來再加碼〈元祐黨籍碑〉。所謂的元祐黨籍就是舊黨人物,簡單地說就是禁毀名單,也就是黑名單的意思。

▲〈元祐黨籍碑〉拓本,台北故宮。(圖/邱建一攝影)

徽宗崇寧四年(1105),在蔡京的研擬下把舊黨309人造冊,並且由蔡京親自寫下碑文,立於首都汴京皇城的文德殿端禮門作為警惕,之後再加碼全國都要刻這塊碑,立於官署或府學公告天下。元祐黨籍碑以「元祐奸(姦)黨」為名刻碑,碑文明令還在世的人或囚或貶,已過世的人拔除官銜,而且子子孫孫永遠不許為官。

列名在元祐黨籍的有誰?有寫赤壁賦的蘇東坡、打破水缸的司馬光、文青典範的黃庭堅、寫詩詞的秦觀,事實上北宋那些有名氣的文人,大半都在這個碑裡,當時簡直是黑到極點的黑五類人物。

但是就在〈元祐黨籍碑〉完成後不久,由於碑文實在是太誇張了,導致本來事不干己既非新黨也非舊黨的朝野官員反彈,隔一年徽宗自己也覺得怪怪的,所以又下令摧毀所有的碑。雖然這個碑僅存在一年而已,但它的殺傷力是很驚人的,以國家機器對個人的追殺且正式公告的黑名單,簡直是一件無法想像的事!

不久後蔡京倒台了,北宋也滅亡了。到了南宋高宗皇帝趙構一上台,立刻幫元祐黨人平反,這幫子黑名單的人物通通加官晉爵,下一任皇帝孝宗時期,已經死亡許久的蘇東坡居然還被追贈為太師,蘇(軾)太師與蔡(京)太師並列,這是何等諷刺的一幕。此時黑名單裡的309人幾乎都已經過世了,但也總算還給他們應有的「轉型正義」吧?

後來,舊黨人物子孫的南宋官員梁律,在廣西桂林當官時依據原本的碑文拓本又重刻此碑,作為這個歷史事件最後的註腳,這也是現存唯一的碑石,雖然不是北宋徽宗熙寧四年的原碑,但光是看碑文大大的「元祐奸黨」這四個字,也夠瞧也夠嗆辣的了!

▲〈元祐黨籍碑〉拓本,台北故宮。(圖/邱建一攝影)

〈元祐黨籍碑〉僅存在一年就被銷毀,所以這個碑的拓本是極為罕見的。台北故宮就保有一件完整的拓本,雖然內文很無聊的都是人名,但這309人曾一度被列為黑名單,而且他們都還是現今公認的古代文學家,「奸黨」兩個字大大的掛在他們的名子上。既衝突又詭異,歷史事件現場的一刻,就在台北故宮的展覽館裡。

▲藝術史學者邱建一

※本文章獲邱建一先生授權刊登,請勿任意轉載。

加入 @setn 好友 #我們與歷史的距離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