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難更快氣象局地震預警時間 4/6起15秒縮短至10秒

記者陳宜加/台北報導

台灣每年平均發生3.6萬次地震,中央氣象局目前在地震發生15秒內,提供初步預警資訊,立委今天要求再加速。氣象局長葉天降透露,已經透過多種側近方式研發加速機制,預計4月6日起,可以將提供資訊時間縮短至10秒。

▲立法院交通委員會。(圖/記者陳宜加攝影)

立法院交通委員會今天進行「國家災防預測、監測及告警辦理情形」專題報告,立委李昆澤質詢時表示,台灣每年平均地震次數多達3.6萬次,其中有700次為有感地震,目前科技仍無法預測,政府最重要的就是觀測與預警,以降低災害。

李昆澤指出,若與日本比較,台灣相關災防告警系統仍不算周全,收到告警資訊的時間也比較長,要求氣象局與NCC再加強。葉天降回應,將於4月6日起縮短地震預警時間至10秒左右,就知道地震資訊,往後會進一步提升準確度。

葉天降進一步指出,將建置10秒地震預警系統,當台灣島內或近岸地區發生規模4.5以上淺層地震,更快速完成初步震央資訊,包括發震時間、位置、震源深度與規模大小,透過增加即時觀測站、調整測站分布密度、改良震源資訊解算模組等方式,加速到10秒內提供地震預警資訊,並縮小地震預警盲區。

葉天降說明,縮短預警時間須確保正確性,否則萬一誤報率太高,可能會有負面觀感。氣象局將持續研究縮短地震預警時間。李昆澤指出,希望民眾加速收到訊息的時間,目前日本業者3秒,台灣4.5秒至6秒,要求業者技術再提升。

NCC主秘蕭祈宏表示,目前我國告警平台機制也是3秒鐘,過去使用3G系統時為5秒,未來5G初期與4G混和,將繼續加強。

氣象局表示,為加強地震與海嘯的監測能力,持續建置各式地震觀測站,目前地震監測網共有166測站、包括62個井下地震觀測儀與3個海底地震儀觀測站,即時監測地震。另外,今年1月1日開始地震震度實施分級新制,延續採用0至7級,將5級再分為5弱、5強,6級細分為6弱、6強,合計共10級,使震度描述更符合實際感受。

加入 @setn 好友 #2020新國會開議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惡保母姊妹虐死1歲童 北檢今起訴
熱銷商品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