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一廣場/統帥口袋別塞五星旗!首戰即決戰!決戰非終戰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吳崑玉

共軍演習在即,前總統馬英九發出警告,說共軍若攻台,「首戰即終戰」,不會給美軍來援的機會,引來一陣撻伐。

▲前總統馬英九不斷唱衰台灣(圖/記者邱榮吉攝影)

馬前總統的記性可能不很好,軍事戰略修養也不太夠,把名詞搞混了,又把概念搭歪了,變成一個笑話。

「首戰即決戰」是中共從長征以來確立的軍事原則,背後的概念是「運動戰」,延伸的戰術原則是「四快一慢」,茲分述如下:

「運動戰」是毛澤東總結國軍第五次圍剿,共軍八萬人打到剩三萬人,丟掉江西中央蘇區的慘痛經驗後,所提出的戰略原則。他認為想以小勝多,以弱擊強,不能打陣地戰或消耗戰,那遲早會被人吃掉。所以,共軍只能打游擊戰,大規模點就從游擊戰發展為運動戰,不在乎一城一地之得失,「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以殲滅敵軍有生力量為目標。每一次戰役都要像包餃子一樣,力求「包圍殲滅」敵人。所以,「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縮小打擊面,擴大爭取面」,「戰略上以一敵十,戰術上以十敵一」,穿插切斷,圍點打援,阻援打點,整個概念如同海戰,第一優先是殲滅敵軍有生力量,當敵軍沒了戰例,一城一地自然瓜熟蒂落,不必浪費資源,「其下攻城」。

▲解放軍東部戰區(圖/翻攝自共軍東部戰區微博)

毛澤東為其軍事思想發表過多篇長文,包括《論持久戰》、《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等,徹底教育共軍幹部思考方式。從長征到國共內戰(解放戰爭),共軍一直遵守這種「戰略要持久,戰術求速決」的作戰原則,「首戰即決戰」便是奠基於這種以包圍殲滅敵軍為目標的「運動戰」原則,在一次又一次速決戰役中吃掉國軍,最終取得勝利。

那怎麼速決呢?林彪將其落實為「四快一慢」的戰術準則:向敵前進快、戰鬥準備快、擴張戰果快、追擊敵人快,只有發動總攻的時機要慢,一定要等到戰術條件成熟,才下令發動總攻。但只要開始總攻,一切都要快,這才是「首戰即決戰」的原意。

相對於共軍,國軍一向偏愛陣地戰與擊潰戰,只想守住城市及要點,把來犯敵人擊退就好,很少去想追擊殲滅,結果被老共「終戰」,退來台灣。

再講到「終戰」這個概念。這其實是日本人為了繞過二次大戰「戰敗」一詞,所想出來的替代名詞。所以天皇宣佈投降的「玉音放送」,被稱為「終戰詔書」,而不是「無條件投降聲明」。「終戰」其實就等於「投降」。

換句話說,馬前總統是把毛澤東的戰略概念,搭上了日本天皇的投降宣言,搭出了個四不像。「首戰即終戰」,意思變成「只要開打,就是投降」,這是一位曾擔任國中華民國三軍統帥的人,所該講的人話嗎?

很多藍營的人,現在很愛強調台灣的軍隊不能打,但也不想想,台灣軍隊不能打的關鍵轉折點,不就是馬前總統時代力推的募兵制?!據說,曾經擔任過陸軍總司令的前國民黨不分區立委陳鎮湘,某次訪問陸戰隊時,曾問當地指揮官現在有多少兵力?答曰九千多不到一萬。陳問:「你覺得九千人守高雄守得住嗎?」眾皆閉嘴不答。

▲總統蔡英文視察漢光26號演習(圖/總統府提供) 

一個人沒有自救的決心,什麼事都要別人來救,叫作「軟腳蝦」。一個國家沒有自己打仗的意志與能力,成天想靠人家的善意與援助來過活,一樣只能當「亡國奴」。作為一個國家,有些仗不能打也得打。八年抗戰,平均損失十個中國兵才能換一個日本兵,但還是撐過來了。以弱敵強不是不可能,但要找方法,而不是直接把「決戰」換成「終戰」,當個統帥耀武揚威,口袋裡卻塞著五星旗。

的確,「首戰即決戰」是老共的核心軍事概念,但決戰絕非終戰。台灣海峽擋著中國旱鴨子,地形又缺乏機動空間,只要有作戰決心,台灣其實沒那麼好打。怕的是三軍統帥沒有戰鬥意志,又不學無術亂搭歪樓,那才是真的災難。

共軍用96年台海危機時期的規格進行演習,的確應該注意,但從過去來看,這種演習的主要目標是「心理戰」,意在動搖台灣人民的意志,製造不安與慌亂,而不是真的想要開打。我們不應浪費生命在爭辯打或不打?而是用力準備如果開打,我們要怎麼打贏?戰爭必有傷亡,國軍的目標不是為國犧牲,而是讓敵軍為他們的祖國犧牲。

我只想問馬前總統一個問題:如果明天兩岸不幸開打,你願意拿起槍桿保衛台灣嗎?還是直接「馬音放送」,投降了事?

《作者簡介》吳崑玉,淡江國際及戰略所碩士,曾任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發言人,哈佛企管突破雜誌副總編輯。

 

加入 @setn 好友 #評論/三立大論壇

【奕起聊健康】家暴真的會遺傳!先天基因使人「暴怒、動粗」預防方法曝光 遺傳專家張家銘揭密
大數據推薦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熱銷商品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