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疫情、經濟與種族議題交雜 總統大選難預測

因為新型冠狀病毒全球大流行,美國經濟重挫、種族歧視引爆的社會衝突與混亂、通訊投票可能的弊病,都將影響美國選民的投票行為,也讓11月美國總統大選格外難以預測。

▲在疫情、經濟低迷及抗議潮多方衝擊下,近期民調顯示美國總統川普(左)在全國及6大搖擺州皆落後拜登。(圖/翻攝自facebook.com/DonaldTrump、facebook.com/joebiden)

再過2個月,美國選民就將投票選出未來4年的白宮主人。儘管多數民調都顯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Joe Biden)支持率領先共和黨籍現任總統川普,但由於今年整體環境迥異於過去,至今仍沒人敢打包票預測最後的結果。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分析今年選情詭譎的七大主因。

首先是百年罕見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大流行。美國是全球確診病例最多的國家,全美確診感染超過600萬人,死亡人數突破18萬,這為美國帶來龐大損失,也為民眾帶來沈重的心理壓力。約2/3的美國民眾擔心自己或家人感染,疫情對日常生活帶來衝擊,是否會因此影響投票傾向難以評估。

其次是疫情帶來的經濟衝擊。分析指出,在典型的總統選舉中,經濟衰退多半對尋求連任者不利,其他因素,特別是文化因素顯得格外不重要。但今年美國民眾對川普的經濟表現給予高評價,第三季經濟可能快速反彈。移民、政治正確與種族歧視讓文化因素處於焦點。經濟上的痛苦、人身安全與文化衝突的交相影響,讓大選更難預測。

這幾個月來,由於白人警察執法過度導致非裔民眾死亡所引爆的抗議活動,讓種族議題成為焦點。7月一項民調顯示,約2/3受訪者支持這場運動。這場抗議以及帶來的反對暴力的示威運動聲浪,正在重塑美國政治,但沒人能預知未來情勢何去何從。

從抗議運動衍伸而來的是包括警察、軍隊在內等機構正逐漸失去公眾的信任。政府公信力、媒體、宗教組織也都遭受質疑。

對政府大政方針的滿意度也呈現下滑趨勢。美國民眾對國家現況感到失望,疫情、體制、種族歧視等面向都讓美國民眾不滿。但川普或拜登誰能從這樣的不滿中受益,尚不清楚。

再來則是近來鬧得滿城風雨的通訊投票。目前無法預知有多少選民將用通訊方式投票,但有民調顯示83%美國民眾不排除通訊投票,這可能使計票時間從往常的一天變成數月之久,增加選舉的不確定性。

最後一個變數是川普本人。過去3年裡,川普支持率一直徘徊在40%的低點,但4年前的此時,不到4成選民對他有高評價,這回則是有4成的鐵票支持者。但相對的,拜登比4年前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更受歡迎,川普向不支持他的選民爭取選票顯得困難。

 

中央社 加入 @setn 好友 #拜登上任 美國新政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