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時有注意到嗎?「口感殺手」紅米入侵 白飯長紅斑

記者陳弋/台北報導

吃飯時,大家是否有注意到有些白米飯帶有紅線、紅斑?或是在糙米飯中摻雜一些紅色的米粒?其實這些都是混雜「紅米」的產品。仔細品嘗,混雜的米飯吃起來的口感較乾硬,混雜越多,口感越差。農委會表示,混雜紅米的水稻田稻穀的產量和品質都會受損。

▲摻雜紅米的白米及糙米。(圖/農委會提供)

近年來由於跨縣市秧苗調度,紅米的狀況日趨嚴重。紅米的外觀呈現紅色,植株較高,早熟,易落粒,稻穀休眠性高,已成為水田中重要雜草,故又稱為雜草型紅米。農委會指出,田間栽培時,若秧苗或田間混雜比例高,會使當期作產量及品質下降,且掉落田裡的紅米休眠期可達1到2年,使未來幾期作稻米混雜風險相對提高。

▲水稻田混有紅米的稻株。(圖/農委會提供)

農委會提到,當混有紅米的稻穀進入碾米加工廠時,在碾製糙米及白米的過程,碎米率增加,使糙米率、白米率明顯下降,直接影響產量;當紅米混入包裝米時,消費者則易吃到口感乾硬,食味品質較低的產品。

▲帶有紅米的白米飯具有紅線,糙米飯則混有紅色米粒,口感易變差。(圖/農委會提供)

當有紅米入侵,生產者、加工業者及消費者都受到影響。為此,農委會提供防範撇步給農友參考:

1.取得優良種苗:產生紅米的原因,主要為秧苗品種混雜所致,純正的稻種繁殖工作專業性高,從田區整備到收穫調製均有嚴格的操作流程。建議農友避免自行留種,以免造成品種混雜。應該向合格秧苗業者購買高純度的秧苗,以三級繁殖制度下設置採種田的業者,或向各改良場所技術移轉,取得原種的業者較好。

▲田間進行去偽去雜工作可有效減少紅米混雜,提高稻種的純度。(圖/農委會提供)

2.田間管理:若田間已有紅米混雜情形,因紅米具有休眠性,掉落於田間生長後,易造成下一期作稻米混雜,建議農友採取下列措施:

(1)增加灌水、整地作業:如田區有紅米發生,收穫後建議田區淹水,促使紅米發芽後再耕犁,並以7至14天間隔,重複2、3次,除了可以耕除前作落粒稻種,也兼具雜草防除功效。

(2)田間去偽去雜:若前期作有紅米混雜情形,在本期作水稻分蘗、抽穗至收穫期間,建議農友進行2、3次田間去偽去雜工作。在插秧後進行補秧期間,若發現非插秧行株距位置上長出的秧苗,可直接踏埋至田裡,避免混雜;在曬田至水稻孕穗時,建議巡查田間是否有提早抽穗、葉片暗紅或植株特別高大的稻株,如有須整叢割除;水稻勾頭後,建議巡查田間稻株穀粒是否有顏色暗紅、帶有雜斑或高度不同之異型稻株,若有也要整叢割除。

加入 @setn 好友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