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燈塔行》看人生 致終將逝去的美好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 / 女人瘋

那夾帶泥沙的海水,好像不停地向杳無人煙仙鄉夢國奔流──吳爾芙

▲(圖/ 翻攝自女人瘋)

關於英國作家維吉尼亞·吳爾芙探討的面向,多半是:女性主義、同性戀、憂鬱症上。
她的一生幾乎都在與精神疾病的掙扎中渡過,而文學創作成為了她抒發的手段,每當她完成一部小說作品時,病症就會發作,在經歷精神崩潰後再投入更大的熱情進行創作,也因為如此,她成為著名的意識流作家,在她的作品當中,總能看見對於解脫的渴求。

臨睡前將吳爾芙的小說《燈塔行》閱讀一下,約莫一小時之後便覺得思緒變得恍恍惚惚的,便睡著了,不是說這本書很無趣或是不佳,而是《燈塔行》能夠讓人沉浸到屬於吳爾芙的世界中。


▲(圖/ 翻攝自女人瘋)

關於故事
小說的情節很簡單,一個星期六的早晨,雷姆塞一家邀請朋友一同前往燈塔,因為原本風平浪靜,適合出遊,結果後來天氣驟變,因而未出航。雷姆塞先生認為雷姆塞太太不應該讓孩子對於明日是否能出遊懷抱希望,因為現實才是真實的生活,不能盲目的懷抱空想,與其不同的是雷姆塞太太認為,生活雖然痛苦,但仍然能夠以寬容溫暖的心,照亮別人。

隨著時光的流逝,十年後,雷姆塞太太死亡,兒子死於戰爭,長女死於難產。他們經歷了戰爭,也經歷過死亡,而年邁的雷姆塞先生決定,帶著小兒子與小女兒出發前往了燈塔。
雷姆塞一家,其實就是吳爾芙一家的縮影,家中三個人的死亡,嚴厲的父親,吳爾芙都寫進了書中。

「這個世界沒有理性、秩序、正義;只有痛苦、死亡、貧 窮。 她知道,世界上沒有持久不衰的幸福。」


▲(圖/ 翻攝自女人瘋)

探討人生的意義和自我的本質
故事沒有過多波瀾,卻是吳爾芙對於美好回憶的追弔,在看完平淡的故事闔上書,飽受精神疾病摧殘的吳爾芙,將腦中的回憶用細膩的文字紀錄下。

雷姆塞夫人坐在窗台前唸書給小兒子聽,雷姆塞先生在陽台上來回的踱步,家庭日常的畫面。
閱讀這本書就像是看一部很慢很慢的紀錄片,旁白叨叨絮絮的說著,但卻讓感受到歲月靜好的情景,每個人的個性都能在此窺見一二。

主要人物除了雷姆塞夫婦與他們的小孩外,還有孤僻的科學家班克斯,單身未婚覺得自己一事無成的女畫家莉莉,雷姆塞先生的學生譚斯理、被家人趕出來的詩人卡米凱爾,還有保羅和明黛。他們各有各自的煩惱,正好呼應了雷姆塞先生堅持的信念,認為生活是殘酷的。

故事裡的故事
《燈塔行》這本書主要成了三個部分,吳爾芙花費了大半的文字,敘述了雷姆塞一家及朋友們的慵懶下午,看似是在描述故事,實則寫的是關於內在風景,透過她的雙眼,看見每個人動作背後的心裡情緒,僅僅一個午後時光,卻能敘述出每個人的過往故事,人人都存在著這樣豐富的感受。

這個下午,佔據幾乎半部書本的篇幅,在接下來的兩個章節,將我們帶往十年後的時光,故事突然緊湊,吳爾芙用了一句話帶出了雷塞姆家三個人的消逝。在此之後,一家人又有了共同的目標─到燈塔去,在雷塞姆先生與一雙兒女抵達燈塔的時刻,女畫家莉莉也頓悟了生命中的靈光,繪出了心中理想的景象。

也許「到燈塔去」並沒有代表什麼理想或者目標,現實中的吳爾芙也沒有與父親和解,為什麼美好的事物總是會消逝?為什麼我們總會失去某些人,對於吳爾芙來說。這些就像是我們對於小時候的回憶或約定直到長大成人後,我們仍然心心念念著。

吳爾芙在這本小說中探討人生的的意義與本質,人與人之間,是能夠在一片混亂中,互相諒解與包容,或許,人生中注定都是要失敗的,逃不了時間與宿命。

就像她曾經寫到的一段話一樣:「人不應該是插在花瓶裡供人觀賞的靜物,而是蔓延在草原上隨風起舞的韻律。生命不是安排,而是追求,人生的意義也許永遠沒有答案,但也要盡情感受這種沒有答案的人生。」


▲(圖/ 翻攝自女人瘋)


延伸閱讀//你說的動人好聽,我卻感受不到真心 https://reurl.cc/6lqj5Z

延伸閱讀//不值得做的事情,就無須做好。  https://reurl.cc/ygAAxE

圖片來源:Unsplash
若分享內容有侵害您的圖片版權,請來信留言告知,我們會及時加上版權信息,若是您反對使用,本著對版權人尊重的原則,會儘速移除相關內容。聯絡信箱:service@warno.com.tw
原文在此│更多資訊請至「女人瘋 iwoman.sharelife.tw」 ]]>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