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以形補形」吃水餃 東漢醫聖妙方2000年流傳

生活中心/鍾惠宇報導

最近早晚溫差大,明顯進入深秋,事實上明(7)日就是「立冬」了,除了是冬季第一個節氣,更象徵著「冬季開始」,根據大陸北方2000年來的習俗,立冬要「吃水餃」補耳朵。

▲立冬「以形補形」吃水餃。(示意圖/資料照)

想到冬季,南方人通常最先連想到象徵「團圓」的湯圓,但北方人則認為「秋冬之交」交子之時應順應天意吃「餃子」,犒賞一年以來的辛勞。

另外還有一個典故自東漢末年就流傳著,當時已經聲名大噪的醫聖張仲景發現,許多飢寒交迫的窮人因為天氣太冷耳朵都被凍爛,讓他心生憐憫特地研究了禦寒的食療法「祛寒嬌耳湯」,據說此湯分送給窮人後,人們全身發暖、兩耳生熱,再也沒有人耳朵凍傷,而當時剛巧就是在立冬這天。

據了解,「祛寒嬌耳湯」是將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藥材丟入鍋內煮熟後撈出來切碎,接著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模樣再下鍋,將包了餡料的面皮煮熟後就完成了,當時張仲景將包成耳朵狀的面皮取名為「嬌耳」,事實上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水餃」。

也難怪歷經2000年流傳,天氣嚴寒的北方人也認為水餃外觀像耳朵,因此「吃餃子補耳朵」,能讓耳朵牢牢黏住不會被凍壞。

加入 @setn 好友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