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日發現幼兒聽損? 國健署:1316原則父母不可忽視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對於聽障幼童手語納早療一事。衛福部社家署表示,由於手語教學者及手語翻譯員非醫療法規認定的醫事人員,加上已和相關團體以及專家學者開會,皆認為手語不應只是放在醫療院所,應在生活中推廣,因此不會把手語作為健保給付的早期療育項目。國健署也呼籲新手爸媽,政府已有「1316原則」,補助本國籍出生3個月內的新生兒聽力篩檢,應早日帶孩子篩檢,以便發現聽損問題後,轉介後續療育服務。

▲據國健署統計,2012年起補助實施新生兒聽力篩檢後,新生兒出生1個月內篩檢率達96.5%,聽損兒均轉介後續療育服務。(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社家署副署長張美美表示,未來擬從社區會接觸到聽損兒的人員著手,第一步是先編纂教材,之後在針對包括聽損兒父母、幼兒園教師、手語翻譯員等,舉辦教材研習會等進行推廣。該署早療補助範疇,會以公益彩券回饋金方式將手語課程或相關訓練等項目,納入補助計畫,相關教材編撰將由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承接。

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組長林宜靜表示,國健署自2012年起補助本國籍出生3個月內的新生兒聽力篩檢,以便早日發現、轉介後續療育服務。而針對社家署將彙整相關手語資源與資訊一事,由於還沒收到相關資料,將於收到後行文醫療院所,並針對內容進行評估,決定是否放進兒童健康手冊,以便家長參考。

林宜靜說,一般聽損兒童會在1歲後語言發展期,因學習遲緩而被父母發現,然而因已過出生後6個月的黃金治療期,即便接受治療,復原結果常不如預期。

為讓兒童健康長大,國健署有「1316原則」,自2012年起補助本國籍出生3個月內的新生兒聽力篩檢,建議最好是出生3天至1個月內就做篩檢,以便及早發現與治療。如果篩檢出是先天性聽損孩子,會建議3個月內進一步做更精確的檢查以便確診,確診後1個月內選配助聽器、人工電子耳等輔具,並於6個月內完成療育,現行來說為接受聽語療育,來協助幼童透過聽覺學習語言的機會。

她說,2012年至今平均每年約發現近800位聽損寶寶。而若以2019年統計,新生兒出生1個月內篩檢率達96.5%,找出775位聽損兒,均予以轉介後續療育服務。另,目前全國有314家醫療院所提供新生兒聽力篩檢、56家醫療院所提供新生兒聽力確診服務。國健署也已補助51家醫療機構設置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由醫師及專業人員提供協助及評估服務。

林宜靜呼籲,如糖尿病、腎臟病等疾病,可能會影響耳部供血或神經功能,而造成後天聽力損失,因此,家長應多留意孩子聽力狀況,可透過兒童「兒童健康手冊」的「聽力簡易居家行為量表」檢視孩子聽力情形,3至4歲時,也可再帶孩子進行一次聽力篩檢。

加入 @setn 好友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大數據推薦
【立院大現場直播中LIVE】司法官墜樓、猝死! 司法院、法務部赴立院報告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