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文/李小志(iBeacon.io業務總監)
前天筆者看了一篇文章《創業是要以哪個角度為出發點?》,是思考生活中不如意的事「痛點」?還是創造需求的思維「舒服點」?究竟哪一個才是創業機會的出發點呢?
市場上的創業說明會與學校都在教我們,去察覺生活的不便之處去改善它、設計產品去輔助它,但這些都是少數族群或是自身察覺所沿伸出來的產物,當然它們也解決了很多不變之處,但因為這個「痛點」很有可能隨著時間、場景、人群不斷交替,會被別的需求反向覆蓋。也就是說現在痛的,在解決的過程中,未來會有新的方法來處理問題。
就拿現今最火紅的iBeacon來說,每個廠商都要求iBeacon能為他們帶來多少效益或是解決哪種「痛點」?但為何不事先以舒服點為出發要素,慢慢地來解決「痛點」?
例如:我們利用它來收集數據,先透過某一個需求要件「舒服點」,把某類人群聚合在一起,構成一個大數據資料庫。到達累積量以後,以這個數據分析為核心不斷的延伸,就能夠構成無數個解決方案,反向重構業務,產生長尾效應,不就會創造一個更寬廣的舞台嗎?
但現今台灣市場的老闆們,往往舒服點在沒有構成商業模式和舞台之前,是絕對不會輕易嘗試,久而久之,台灣逐漸走向封閉凋零階段。所以一再要求創業者要創新、找痛點、但卻要求低價、免費,那試想,所創造出來的產品的痛點需求是很低的。
最後容許筆者說句真心話:「 我們是要創造需求,而不是讓需求來主導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