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歐洲央行:近半跨國公司考慮將生線產遷離中國

歐洲中央銀行(European Central Bank)6日發表的經濟簡報指出,接受調查的眾多跨國公司當中超過40%出於對中國相關風險的擔憂,預計在未來幾年將生產遷移到政治上的友好國家。

歐洲央行指出,眾多跨國公司預計在未來幾年,考慮將生產遷移到政治上的友好國家。(圖/翻攝自維基百科,作者:Epizentrum,CC BY-SA 3.0)

▲歐洲央行指出,眾多跨國公司預計在未來幾年,考慮將生產遷移到政治上的友好國家。(圖/翻攝自維基百科,作者:Epizentrum,CC BY-SA 3.0)

路透社6日報導,在COVID-19疫情和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打亂價值鏈後,跨國公司加緊討論變換生產場所的議題,但目前還沒有大規模重新安置的實際證據。

歐洲央行為得到對這一議題的第一手確認,對65家在全球擁有業務的超大型跨國公司進行調查,其中49%的公司表示在探討「就近外包」(near-shoring),或將生產場所移至與銷售點更近的地方。

此外,42%的公司想要將一些生產作業搬至「友邦」或更歡迎它們的地點。

歐洲央行表示,在有關「哪些國家對這些公司生產領域的供應鏈構成或可能構成風險」的問題上,所有回應公司中的2/3提到中國。

簡報也說,逾半公司從某一特定國家或少數國家獲得關鍵的材料,幾乎所有的公司都說,這些材料供應目前面臨更高風險。

歐洲央行說,絕大多數受調查的公司都指明中國是上述那個國家或少數國家中的一個,所有的公司都認為與中國相關風險大大提升。

報導表示,「就近外包」近年來已成為一種趨勢,「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則是新現象,只有11%的受訪公司指過去5年已在謀求這種戰略。

此外,華爾街日報今(7)日報導,中國政府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的關係近年來趨於冷淡和緊張,促使外國公司重新考慮在中國的投資。

報告表示,此前多年,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外國公司將在中國賺取的利潤也投入中國,用於新的招募和投資;目前隨著中國經濟成長持續疲軟再加上中美緊張局勢加劇,外國公司開始將利潤撤出中國。

報告表示,根據中國數據的分析,截至9月底,外國企業連續6個季度從中國撤走利潤,金額總計超過1600億美元。這種少見的情況表明中國對外國資本的吸引力正在減弱,而利潤持續流走導致中國第3季外商直接投資總額25年來首次下降。

外國企業撤走利潤讓人民幣進一步承壓。由於投資人不再青睞中國的股票和債券,同時新投資稀少,中國央行力圖減緩人民幣的下跌,今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已貶值5.7%,並在9月觸及10多年來的最低水準。

中央社 加入 @setn 好友

【#直播中LIVE】「反濫權、護民主」宣講台北場登場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