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30歲男巨瘤反覆長壓尿道!放尿管通水路卻反覆細菌感染崩潰 北榮救了他

記者黃仲丘/台北報導

台北榮總引進了「新型輸尿管支架系統」,在輸尿管以擴張支架打通水路(圖/台北榮總提供)

▲台北榮總引進了「新型輸尿管支架系統」,在輸尿管以擴張支架打通水路(圖/台北榮總提供)

許多民眾因為腫瘤等疾患導致泌尿道狹窄,得放輸尿導管暢通「水路」,30歲的藍先生於青少年時期在骨盆腔內發現了纖維骨肉巨瘤,後續又復發。由於腫瘤已包圍右側輸尿管,讓他需要長期置放雙J導管,但細菌容易長驅直入膀胱,藍先生每次尚未等到更換期,又細菌感染,讓他動不動就得住院十幾天。台北榮總引進了「新型輸尿管支架系統」,在輸尿管以擴張支架打通水路後,藍先生已3年未因感染症住院。

台北榮民總醫院泌尿部主治醫師魏子鈞表示,過去針對泌尿道狹窄的患者,會採取置放「雙J導管」或「體外引流」等方式,「通水路」避免腎水腫。輸尿管本身也會蠕動帶動尿液。因此置放導管時得設計成上下端都有一個彎鉤的雙J型,才能避免導管被輸尿管給排出。

對於處理結石息肉等短暫病灶的患者,置入輸尿管後可能數週或數個月就能將導管移除。但對於惡性或是長期的病灶,如大腸直腸癌或婦科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異位症等,由於病灶可能長期壓迫輸尿管,影響排尿暢通,可能就得長期更換「雙J導管」。魏子鈞表示,傳統雙J導管,除了可能容易造成結石阻塞,更大一部份是容易有感染症問題,導致雙J導管短則每3個月就要更換一次,長則每9個月或1年就要再重新更換。

台北榮民總醫院泌尿部主任黃志賢表示,由於雙J導管屬於中空結構,只要膀胱有感染,細菌就會長驅直入,造成腎盂腎炎等噁心嘔吐症狀,每次就得住院一到兩週,還會造成腎功能受損。

30歲的藍先生表示自己在青少年時期,在骨盆腔中發現長了一顆骨肉瘤當中的良性纖維瘤,曾經做過一次手術,在其他醫院開刀移除了重達5公斤的巨瘤。手術後,腫瘤仍會再長,得靠化療藥物控制。過去在控制腫瘤階段,他曾安裝3個月換一次與較為耐用的9個月須換一次的雙J導管。但幾乎都等不到更換時間,常常讓半夜因為出現感染,嘔吐發燒得跑急診治療,每次都讓他長時間住院,把放假都快用完。

新型輸尿管支架系統,利用氣球擴張術撐開泌尿道(圖/台北榮總提供)

▲新型輸尿管支架系統,利用氣球擴張術撐開泌尿道(圖/台北榮總提供)

魏子鈞表示,過去這類患者若想避免長期更換尿管的困擾,從手術手術動刀,也可能導致部分輸尿管出現缺損,勢必得截斷一部分腸道作為修補,或是做自體腎臟轉位移植,也都是複雜的大型手術。台北榮總想找到更好的「無創」選擇,自德國取經引進了「新型輸尿管支架系統」的新技術。

魏子鈞表示,「新型輸尿管支架系統」也是類似心臟支架的原理,在輸尿管以氣球擴張術,放入導管把輸尿管內狹窄的地方疏通。新一代支架除本身鎳鈦合金的部分,可充分擴張,並具備記憶延展功能;在表層也有一層生物鍍膜,可減少組織增生,且也便於日後移除。

圖右起:患者藍先生、胡小姐、台北榮民總醫院泌尿部主治醫師魏子鈞、台北榮民總醫院泌尿部主任黃志賢、台北榮總公共關係室主任吳建利(圖/記者黃仲丘攝影)

▲圖右起:患者藍先生、胡小姐、台北榮民總醫院泌尿部主治醫師魏子鈞、台北榮民總醫院泌尿部主任黃志賢、台北榮總公共關係室主任吳建利(圖/記者黃仲丘攝影)

台北榮總自2020年引進新型輸尿管支架,藍先生表示,使用後迄今已經3年沒有遇到感染問題,也不再因為導管摩擦發生血尿。異物感也消失。為何使用支架比較不會感染?魏子鈞表示,支架不像導管,不會影響的蠕動,尿液不易囤積,因此更不容易感染。

59歲的胡小姐表示,2020年他因為子宮肌腺瘤擋到輸尿管,導致尿蛋白指數升高,當時在別的醫院開刀完,竟被告知由於輸尿管狹窄無法安裝支架,讓她在手術麻醉未退的時候看到自己身上還外接了一條尿管,一度快要崩潰。所幸遇到北榮經魏醫師建議,也使用了新型輸尿管支架,迄今3年多她很慶幸,上廁所都已經和平常人無異。

目前這項手術仍須自費12萬元,在北榮已完成約200例,黃志賢建議,有良性病灶,如子宮內膜異位或其他控制得當的內科疾病比較適合安裝新型導管。曾經嘗試雙J導管但效果不佳者,也都適合使用此項新選擇。黃志賢表示,過去發現導管只要三年之內只要位置固定不動,定期檢測即可;國際報告指出也有許多患者已置放超過三年,八年、九年甚至十年,追蹤無礙者可持續置放或是選擇移除。

加入 @setn 好友 #《奕起聊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直播中LIVE】謝和弦陳緗妮還錢啦!領134萬現金赴法院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蔣萬安赴議會市政總質詢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