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胡偉良/台灣需主動重建經濟平衡 擴大內需、加速都更 穩定未來發展

文/品嘉建設  創辦人 胡偉良

川普關稅戰衝擊半導體,加上匯率升值壓力,房市未來是否將出現下行趨勢? ( 圖 / 資料圖取自freepik )

2025年,美國總統川普重返白宮後,其「美國優先」政策再度發酵,並迅速波及台灣。近期貿易談判傳出三大要求:半導體產業赴美加碼投資、擴大採購美國能源產品,以及台幣升值。這場談判看似針對貿易失衡,實則對台灣經濟結構與產業根基造成直接衝擊。其中,半導體外移與匯率升值的雙重打擊,更可能成為壓垮台灣經濟的兩大關鍵因素。

一、半導體外移:產業重心流失的開端

台灣長期以來仰賴高科技出口,尤其半導體產業堪稱「護國神山」,佔台灣GDP、外匯儲備與就業人口比重極高。但在川普政府的壓力下,台積電與多家晶圓與封裝大廠被迫加碼美國設廠,資本、技術、人才皆逐步外流。

這種「政策性外移」,不僅改變產業供應鏈地理分布,也削弱了台灣作為全球半導體樞紐的地位。當資源、訂單、技術重心轉向美國,台灣本地供應鏈的完整性將面臨瓦解風險,進一步影響上下游電子業、精密製造、研發服務與相關就業市場。

更嚴重的是,這種「主動外移」並非市場行為,而是外交壓力下的結構性讓步。一旦核心產業轉移,台灣將失去最具競爭力的經濟支柱,未來對全球資本與市場的議價能力將大幅減弱。

二、台幣升值:資產泡沫與出口雪上加霜

匯率升值往往被視為強勢貨幣象徵,但對出口導向經濟體而言,卻是潛在毒藥。當台幣升至過高水平時,台灣產品在國際市場的價格競爭力將明顯下滑。尤其高科技產業以美元計價,一旦毛利被匯率吞蝕,將影響整體接單意願與營運信心。

同時,升值也會吸引大量國際熱錢湧入,推升股市與房市,形成虛假繁榮。資金湧入資產市場,推高價格、壓低報酬率,並讓中產與年輕人更難承擔購屋與投資風險。這種「升值泡沫」如若破裂,將形成系統性金融風險,重演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與日本泡沫崩盤的歷史教訓。1986年到1989年,台灣經歷了一場由新台幣升值引發的資產價格大漲潮,房地產市場在此期間出現了歷史性的上漲,新台幣升值24.3%下,促成熱錢湧入,帶動股市與房地產市場大漲, 主要精華區房價在1986-1989年期間翻了約四倍,全台平均則約為三倍多。

 

三、外患當前,台灣更須強化內部經濟體質

面對外部壓力加劇,台灣不能坐等國際環境改善,而應主動強化內部結構。其中,「擴大內需」與「推動都更改建」將是兩大穩住經濟根基的有效路徑。

(一)擴大內需:打造內生動能的長期基礎

台灣長期仰賴出口成長,但面對美中貿易戰與關稅壁壘日益嚴峻,建立穩健的內需市場勢在必行。政府應透過擴大公共建設投資、強化國內消費、提高勞動所得與社會支出等手段,提升整體民間消費力與企業內需動能。

例如,強化社會住宅、托育建設、綠能公共設施,既可擴大投資、創造就業,也能滿足長期結構需求。同時,培育本土品牌與服務型中小企業,亦可提升內需韌性,使台灣不再完全依賴國際市場擺盪。

(二)推動都更改建:刺激投資、重建產業循環

根據統計,台北市屋齡超過30年的住宅交易占比已超過五成,甚至如大安區更高達七成。全台主要城市也面臨大量老舊住宅存量壓力。這些老屋不僅居住安全堪憂,也影響整體城市更新與經濟活化。

透過推動都更與危老改建,不但能改善市容、提升生活品質,更可有效拉動建築、材料、營造、金融、家居等相關產業鏈。這是一種由內而外、結構性刺激經濟的手段,特別適合在資金氾濫、建設遲滯時期進行。

更重要的是,推動都更能讓國內資金「回流本土」,導引熱錢投向實體建設,減少泡沫擴張風險,同時帶動稅收與就業。

四、結語:台灣不能只是防守,必須主動重建經濟平衡

川普關稅談判是台灣現階段經濟結構脆弱性的照妖鏡。出口依賴、核心產業外移、匯率被迫升值,皆暴露出台灣缺乏自主抗壓能力的問題。

此刻正是台灣重新平衡經濟的關鍵時刻。唯有從擴大內需著手,建立自主市場,並加快都更改建、導入長期實體投資動能,才能真正穩定經濟,避免墜入泡沫與衰退的惡性循環。

當全球風暴襲來,台灣不能再只是防守者,更要成為局勢變化中的主動因應者,為自己創造出路,為下一代守住希望。

外稿
【三立新聞網免責聲明】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川普

作者簡介
台大土木系畢業後通過國家高考取得技師執照,由公務員轉入民間部門後,先後涉足過建材、營造及投資興建領域。台大畢業後陸續取得營建管理、商學、法學等三個博士學位,目前為品嘉建設董事長,工作之餘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媒體。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白沙屯媽祖回鑾 香燈腳大軍隨神轎北上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