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韋帆/台北報導

▲爆冰包因成分問題一度消失在市面,改成分後重出江湖,但銷況似乎不如噴霧。(圖/記者陳韋帆攝影)
夏季到來,氣溫飆破39度,面對高溫,現代人大多首選「涼感噴霧」,而不少人小時回憶的「爆冰包」至今也仍買得到,該怎麼挑比較好?化學補教老師董樂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指出,「爆冰包過往因有爆炸風險,所以一度消失在市場,雖然後來有新配方後重新上市,但隨涼感噴霧、涼感貼現世,越來越多人忘記有爆冰包這項商品。」
爆冰包早年小學合作社就買得到,也是許多人兒時回憶中的「消暑神器」之一,但當時的成分主要是硝酸銨,也是製作炸藥成分之一,存放不當容易爆炸,所以也曾發生孩童因爆炸噴濺,傷及眼角膜事件,2021年後被列為管制品,所以一度消失在市場中。

▲董樂表示,現在的爆冰包成分已相對安全,但仍應注意人體急速降溫有風險。(圖/Good全名師教學團隊提供)
爆冰包成分進化史
Good全名師教學團隊化學老師董樂表示,爆冰包原理是「水袋+快速吸熱固體」,敲破水袋後,固體會發生吸熱反應,瞬間可降溫至0°C結冰,約可維持15~20分鐘。其固體早期選用「硝酸銨」,由於安全問題,硝酸銨在2021年改列管制品,現在市面上的產品則改用相對安全且無毒的「尿素」取代。
不過,她也提醒,使用爆冰包應留意不可急速降溫,人體在體溫過高時急速降溫,容易造成血管劇烈收縮,對有心血管疾病患者來說是很大的負擔。另外冰包長時間接觸皮膚也可能造成凍傷,最好隔著衣物或毛巾冰敷,萬一皮膚感覺刺痛或麻木就應立即停止冰敷。

▲董樂指出,涼感噴霧、涼感貼等產品非真實降溫,使用時應留意過敏反應。(圖/記者陳韋帆攝影)
涼感噴霧取代爆冰包
「爆冰包」還買得到嗎?網路通路購買不難,實體店部分,記者實際走訪多家藥局,大多沒有進貨,最終在某連鎖藥妝店找到,但店員也指出,「已經變成贈品了,要想辦法另外刷單!才能販售。」另家連鎖藥局則指出,「早被涼感噴霧打趴了,因為現在人多數都是使用涼感噴霧及涼感貼,爆冰包銷量相對差了不少。」
使用涼感噴霧、涼感貼應該注意些什麼?董樂表示,市售產品中,主要能提供清涼感的成分為酒精和薄荷醇,酒精容易吸熱揮發成氣體,而薄荷醇能刺激皮膚的冷感,但實際上無法降溫,而且這些成分亦有可能引起過敏反應,所以使用上也應特別小心。
董樂提醒,涼感貼、涼感噴霧產品,噴灑時應避開眼睛和呼吸道等敏感部位,並且適量使用,以免皮膚過於乾燥。另,為避免過敏,嬰兒不建議使用,一般成人,使用前則可先在手腕內側少量噴灑測試,確定不會引發過敏反應,才繼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