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新聞幕後/或只是膽大 馬斯克組美國黨的數學難題

財經中心/廖珪如報導

馬斯克組黨除了數學難題,也許他應該離開X放話先去註冊。(圖/達志/美聯社)

▲馬斯克組黨除了數學難題,也許他應該離開X放話先去註冊。(圖/達志/美聯社)

因為大而美法案和美國總統川普鬧翻的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2025年7月6日宣布創建「美國黨」(America Party)以挑戰美國現行的兩黨制,並宣稱將代表「中間80%」的選民,「美國黨」強調減少監管、財政保守等,野心是在2026年中拿下2-3個參議院席位和8-10個眾議院席位,成為國會的「關鍵少數」。不過,美國選舉制度固有的數學壁壘預示著「美國黨」的曇花一現,也或許稱之為「膽大黨」一次傻呼呼嘗試更合切。

「美國黨」的政策定位為中間偏右,主要訴求包括減少商業監管(特別是在能源和科技領域)、削減聯邦開支、保障言論自由、推廣人工智慧技術,以及鼓勵生育政策。這些主張確實呼應了部分民意,皮尤研究中心2023年民調顯示,54%的美國人認為政府監管過多,其中共和黨選民(76%)和獨立選民(55%)尤為認同。此外,蓋洛普2024年9月的民調也指出,58%的美國人支持第三黨,反映出對兩黨極化的普遍不滿。

儘管有這些民意基礎,馬斯克的路線仍難以將選民搜刮囊中。首先,共和黨本身就走減少監管路線,例如川普政府在2017年撤銷多項環境法規並推行減稅政策、此次上任後更簽署「讓淋浴再次偉大」免去蓮蓬頭出水水壓限制。民主黨中間派也曾支持有限度的鬆綁,例如1999年的金融改革。而馬斯克反對大規模福利開支的立場,反而可能疏遠那些重視醫療和教育投資的選民,且「美國黨」僅透過X平台發布信息,尚未提出詳細的政策綱領,這可能削弱其在選民心中的可信度。

美國選舉是數學題?

美國的選舉制度對第三黨構成嚴峻的數學難題。參議院(100席,每兩年改選約33席)和眾議院(435席,每兩年全選)均採用單一選區簡單多數制,即在每個選區內,得票最多者當選,這對任何未能獲得絕對多數支持的黨派都極為不利。以賓州參議院選區為例,2022年選舉中,民主黨候選人獲得51.2%的選票(約307萬票),共和黨為46.3%(約278萬票),而自由黨僅有2.8%(約17萬票)。「美國黨」若要在此區勝出,需獲得超過307萬票,這意味著必須從兩大黨手中奪走至少約30萬票(約5%),難度顯而易見。

同樣,在加州第17區眾議院選區(矽谷,約40萬選民),2022年民主黨獲得53.3%選票(約21萬票),共和黨為46.7%(約19萬票),第三黨幾乎沒有發揮空間,「美國黨」在科技區若要勝出,至少需從兩大黨中搶奪約3萬票(約7.5%)。歷史數據也印證第三黨的困境。2020年總統選舉中,全國範圍內自由黨的得票率僅為1.2%(約186萬票),綠黨為0.3%(約40萬票),各州對政黨和候選人的選票准入要求也進一步加劇了挑戰。例如,在德州需要收集43,000個簽名,喬治亞州需要50,000個簽名,全國總計約需50萬個簽名才能將候選人納入選票。如果未能在各州完成合法註冊,「美國黨」將無法提名候選人。

全球首富從政路難

儘管馬斯克做為淨資產逾3500億美元的全球富豪,足以資助簽名收集和競選活動,且其在X平台的巨大影響力可能吸引年輕選民,但X平台上的民調存在偏差(如機器人帳戶的影響),更關鍵的是,「美國黨」尚未向聯邦選舉委員會正式註冊政黨,也缺乏必要的基層組織,這些都顯示出其準備工作的不足。這筆帳算下來,「美國黨」的勝算極為渺茫。馬斯克的「自由至上」路線雖能吸引部分反監管和反建制思潮的民眾,但在美國特殊的兩黨政治生態下,其吸引力受到顯著限制,「美國黨」很可能只會是美國政治舞台上的一次短暫嘗試,難以撼動現有政治格局。

#川普2.0時代

【立院榮譽顧問EP.120】投票沒用論?呱吉和3Q的大罷免大討論!國民黨超爛…但我該去罷免嗎?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