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沈玉琳血癌最新治療進展!醫揭骨髓移植成敗3關卡:年齡成最大變數

娛樂中心/唐家興報導

沈玉琳血癌確診後,最新治療進展備受關注。(圖/翻攝自沈玉琳的御琳軍臉書)

▲沈玉琳血癌確診後,最新治療進展備受關注。(圖/翻攝自沈玉琳的御琳軍臉書)

藝人沈玉琳血癌確診後,傳出將在台大醫院進行周邊血幹細胞移植,引發外界對他近60歲年齡是否影響治療成功率的關注。醫師指出,一般來說,65歲以上移植成功率才會明顯下降,但年齡愈大風險確實愈高;例如50多歲患者的成功率就低於40多歲,且即使移植成功,復發率仍可高達75%,因此需長期追蹤並獲得家人支持;而57歲沈玉琳挑戰周邊血幹細胞移植,醫也揭露了骨髓移植成功率三大關鍵。

關鍵一:年齡影響免疫反應與成功率

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對於骨髓移植,新光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游介宇說明,目前多採周邊血幹細胞移植,免去直接抽骨髓的程序。年齡是成敗的重要關鍵之一,早年認為35歲以上不宜移植,但隨醫療技術進步,如今65歲以下都可考慮。然而,年齡增加會讓免疫系統歷經更多抗原刺激,移植後的排斥反應風險上升,成功率也會隨之下降。

關鍵二:體能與治療劑量的平衡

第二個關鍵,隨著歲數增長,身體對高劑量化療或放射線治療的耐受度降低。移植前必須以高劑量治療「清空」骨髓環境,但若因年紀或體能限制而降低劑量,可能導致癌細胞未完全清除,進而影響移植後幹細胞的生長與存活。

關鍵三:疾病風險分級與復發率

至於第三個關鍵,以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為例,基因檢測可將患者分為高危與低危群。低危患者有機會僅透過高劑量化療長期控制病情,高危患者幾乎必須接受移植。即便如此,高危患者移植後的復發率仍可能高達75%,一旦復發,藥物治療多半無效,必須再次移植,而第二次移植成功率會比第一次更低。

為何會復發?醫師解析

游介宇指出,移植前的化療與放療雖能殺死大部分癌細胞,但仍難以百分之百清除,殘存細胞可能再度增生,導致復發,因此患者需長期追蹤檢查。

新療法的未來展望

目前針對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新療法包括細胞治療與標靶藥物,已有初步成果,但長期效果仍待觀察。醫師呼籲,高危患者應儘早完成體能評估與配對,並迅速進入移植程序,以提高存活率。

#沈玉琳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