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中心/唐家興報導

▲原名劉應成的釋永信,初到嵩山少林寺時,因勤快聰慧深受師父釋行正的器重。(圖/翻攝自微博)
2025年7月27日,釋永信被開除僧籍的消息震動全國宗教界。官方通報指出,這位少林寺前方丈因涉嫌挪用巨額寺產、與多名女性維持不正當關係並育有私生子,被聯合調查小組帶走。更驚人的是,調查中曝光了一封塵封近40年的絕筆信,來自他師父、已故少林寺方丈釋行正的臨終遺言,明確要求將釋永信逐出佛門。
師父絕筆:野心過盛,不配接班
這封寫於1987年5月的信件,由釋行正在病重時寄往中國佛教協會,信中直言徒弟「野心太大,不具備接班資格」,並指控他偷拿法卷、冒充住持、虛報帳目、私吞寺產,甚至趁自己不在時侵占財物。
信中同時附上申請「遷單」(開除僧籍)的正式文件,並將象徵寺院傳承的祖傳法卷交由另一位弟子郝釋齋保管。然而,釋行正於同年7月圓寂後,事情卻走向了意外的方向。

▲釋行正在病重時曾寄信給中國佛教協會,信中直言徒弟「野心太大,不具備接班資格」。(圖/翻攝自微博)
被開除僧籍卻登上方丈之位
事實上,1981年年僅16歲、原名劉應成的釋永信初到嵩山少林寺時,因勤快聰慧深受師父器重,甚至在收回寺產的過程中立下功勞。然而,1985年後,他的權力迅速擴張,並在師父外出治病期間擅自宣稱自己是「少林寺住持」。
即便被師父嚴厲訓斥、並在1987年遭遷單開除僧籍,他仍留在寺中,並在1999年成為第三十代方丈,掌權長達26年。

▲釋永信雖被開除僧籍,他仍留在寺中,成為第三十代方丈。(圖/翻攝自微博)
商業化的少林寺:利益與信仰的角力
釋永信的崛起,與少林寺的商業化進程密不可分。早在1986年,他便利用電影《少林寺》掀起的熱潮成立武僧團,開啟全球巡演,推動少林武術與旅遊項目的商業化。
接任方丈後,高價香、武術培訓、景區開發等計畫接連上馬,讓少林寺成為年營收可觀的商業帝國。然而,這種「以商養寺」的模式,也讓佛門清規與世俗利益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

▲釋永信讓少林寺成為年營收可觀的商業帝國。(圖/翻攝自微博)
舉報風波與官方調查
2015年,少林寺武術總教頭釋正義曾公開舉報釋永信私生活混亂、侵占寺產,並公佈釋行正的絕筆信。當時,河南相關部門介入調查,但最終公布結果為「無私生女,方丈資格如法合規」,並將早年的內部處分視為少林寺自主管理,不作外部干涉。這份結論引起外界譁然,也讓質疑聲持續存在。直到2025年調查結果出爐,河南省調查小組才承認「被遷單的事實不容否認」,這也間接證實了當年舉報的準確性。

▲少林寺武術總教頭釋正義曾公開舉報釋永信私生活混亂。(圖/翻攝自微博)

▲當時,河南相關部門介入調查,但最終公布結果為「無私生女,方丈資格如法合規」。(圖/翻攝自微博)
宗教現實的鏡子
釋永信事件揭示了當代宗教界在傳統戒律與現代管理間的張力。少林寺作為禪宗祖庭,本應承擔傳承佛法的使命,但商業利益的引入改變了遊戲規則。他既推動了寺院經濟復興,也因過度商業化與私德問題,最終失去僧籍。河南省佛教協會已宣布註銷其戒牒,並展開新任方丈的遴選。
從少年僧到佛門棄子
從16歲入寺,到34歲登上方丈寶座,再到如今被逐出佛門,釋永信的一生充滿戲劇性。他的故事不僅是一段少林寺權力更迭史,更是一面映照人性與貪欲的鏡子。
正如釋行正在絕筆信中所言:「貪欲無底洞,良知終難喚。」鐘聲仍在嵩山迴盪,但少林寺的未來,亟需在信仰與利益之間找到新的平衡。
(本文內容資訊來源:【中國報道】【北晚在線】【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