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馬鈴薯富含膳食纖維,屬於優質碳水,但若炸成薯條,每週吃3份恐增糖尿病風險。(示意圖/PIXABAY)馬鈴薯是優質碳水化合物來源,富含膳食纖維等營養,但錯誤烹調方式,反而吃了會危害健康。營養師呂美寶提到,研究發現,每週吃3份炸薯條,第二型糖尿病風險增加20%,若想吃馬鈴薯,建議選擇烤或蒸煮,升糖指數相對較低,攝取量也要控制。
呂美寶在臉書粉專「食物的力量 呂美寶營養師 」表示,《BMJ》一項最新大型研究,追蹤超過20萬名美國醫護與專業人士、長達30年,研究馬鈴薯不同的「烹調」方式,對健康有哪些影響,發現炸薯條每週吃3份,第二型糖尿病風險增加20%。
而烤、煮或壓成泥的馬鈴薯,並沒有顯著增加健康風險,升糖指數相對低一些,冷卻後再吃,還能增加抗性澱粉含量,使血糖不會過度震盪。若把馬鈴薯(特別是炸薯條)替代成「全穀雜糧」,降低糖尿病風險(替代炸薯條,降19%;替代其他烹調方式的馬鈴薯,降4%)。
呂美寶提醒,炸薯條是「高升糖、高油脂、高鹽分」的高熱量組合,經常食用容易導致體重上升,進而增加糖尿病、脂肪肝、代謝症候群的風險。反覆高溫油炸還會產生大量有害物質「丙烯醯胺」,其為潛在致癌物質,與神經毒性、癌症風險相關。另外,炸薯條通常會灑上大量鹽巴,長期過量鈉攝取,高血壓、中風及腎臟疾病的發生風險也會增加。
呂美寶強調,並非馬鈴薯不健康,重點在於「烹調方法」,若想吃馬鈴薯,烹調方式應選擇烘烤或蒸煮,攝取量也要控制,食用馬鈴薯應搭配全穀雜糧、蔬菜等高纖食物,因為馬鈴薯屬於高升糖食物,攝取過多會使血糖快速上升,長期下來增加胰臟負擔。
資料來源:臉書粉專「食物的力量 呂美寶營養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