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柯美儀/台北報導
台師大學生會今與人本教育基金會合辦體育文化轉型座談會。(圖/記者柯美儀攝影)台師大女足抽血案引起社會一片譁然,「體育班制度」問題也浮上檯面。台師大學生會今(6)日與人本教育基金會合辦體育文化轉型座談會,揭露體育班學生普遍面臨身心暴力與學業被犧牲的處境,多數受訪者都有體罰經驗,甚至有人高中連英文字母都背不全。多位體育界人士、台師大女足抽血案吹哨者簡奇陞出席座談會,對於「體育班存廢問題」提出看法。
調查揭體育班普遍存在暴力與學業壓縮
人本教育基金會於6至7月間訪談16位曾就讀體育班的學生運動員,及1位現職體育班的運動防護員所訴說親生經歷,調查發現體育班身心暴力與不合理待遇情形普遍,共有15位受訪者表示有被體罰經驗,且長時間訓練也導致學生學習時間被壓縮,受訪者透露,普遍學生在國中階段後學習力落差最大,「通常在國中時就會放棄學業」;還有人高中連英文A到Z都背不出來。
從台師大女足隊抽血案可以看到體育訓練暴力文化在其中的作用。(圖/記者柯美儀攝影)人本提六大改革方向
人本教育基金會提出體育班存廢與改革六大方向,包含落實訓練專業化與科學化、加強運動防護、兼顧學業與多元發展、建立透明的申訴與監督管道、經費公開化,以及改革學長姐制度。此外,呼籲取消以競賽成績作為體育班績效評比,改以「運動專業與倫理」作為主要指標。
台師大女足抽血案吹哨者簡奇陞也參與今日座談會,問答環節中,她表示,體育班之所以會出現虐待問題,因為體育圈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裡面存在權力不對等,這種不對等不只存在於教練與選手之間,「學長學弟制」其實也是一種權力不對等。
台師大女足抽血案吹哨者簡奇陞呼籲,應確保每一位學生追夢過程中的安全。(圖/記者柯美儀攝影)權力不對等是問題核心 體育班存廢不是當務之急
要怎麼打破這樣的制度迷思?簡奇陞指出,第一是「要有離開的能力」,因為如果一個孩子從小五就開始練球,一輩子只會打棒球,他其實沒有能力離開這個圈子,「我為什麼能離開?因為我有底氣,而這份底氣來自於學業能力。當你有能力去做其他事情,你才有選擇權,才放得下這條路。如果我的人生只有足球,那我根本不會站出來,因為一旦連足球都沒有了,我可能就只能去做一些沒有門檻的工作。」
因此,簡奇陞認為,現階段重要的是在既有制度下,如何保障每一個學生在追夢過程中的安全,「我們不是要犧牲金牌,也不是要逼人立刻退出體育圈,而是要確保每一個學生的權利,不管他是不是金牌選手,權利不該等到得了金牌才能被看見,而是每一個學生在這條路上都必須要是安全的。」
針對「體育班存廢問題」,簡奇陞表示,因為現行制度就在這裡,該延續就延續,這是之後的事,現在能做的,是確保每一位學生在制度下的安全,以及制度的公開透明,這才是最重要的。
台體大主秘陳添丁建立匿名檢舉與獨立調查機制。(圖/記者柯美儀攝影)建立有效申訴管道
台體大主秘陳添丁則表示,體育班學生多半不會直接挑戰教練或校方,一旦不滿往往求助立委或人本,反映現行申訴管道失靈。他建議比照國外做法,建立匿名檢舉與獨立調查機制。
職棒球員工會主任趙子維也說,全球設立體育班的國家不多,體育班應屬菁英教育,透過運動科學篩選少數天才加以培養,而不宜過度普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