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報導,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18日在北京逝世,享嵩壽103歲。楊振寧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曾任教的北京清華大學表示,楊振寧因病逝世。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去世,享耆壽103歲。(圖/取自中國東方衛視官方頻道)新京報18日報導,北京清華大學發布「沉痛悼念深切緬懷楊振寧先生」,當中提到楊振寧因病於2025年10月18日12時00分在北京逝世,享嵩壽103歲。
文章表示,楊振寧1922年出生於安徽合肥,1929年隨父母到清華園。1938年考入西南聯合大學,1942年入清華大學研究院,1944年獲理學碩士學位,1945年作為清華大學留美公費生赴美留學,就讀於芝加哥大學,1948年獲博士學位後留校工作。1949年加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1952年任永久研究員,1955年任教授。
1966年楊振寧擔任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愛因斯坦講座教授,創立理論物理研究所(現名為楊振寧理論物理研究所),並在該研究所工作至1999年。1986年起應邀擔任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1997年起任新成立的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現名為高等研究院)名譽主任,1999年起任清華大學教授。
文章表示,楊振寧是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為現代物理學的發展作出卓越貢獻。他與米爾斯提出的「楊-米爾斯規範場論」奠定了後來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的基礎,被認為是現代物理學的基石之一。他與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的革命性思想,並獲得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共同成為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楊振寧在粒子物理、場論、統計物理和凝聚態物理等物理學多個領域取得諸多成就,對這些領域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他是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科學院的外籍院士,獲頒國內外二十多所知名大學的名譽博士學位,還獲得了美國國家科學獎章、富蘭克林獎章、中國國際科技合作獎、求是終身成就獎等眾多榮譽。
文章表示,楊振寧回到清華之後,把高等研究院的發展作為他的新事業,為清華大學物理學等基礎學科的發展和學校人才培養事業作出極大貢獻,對中國高等教育的改革發展產生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