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讓敵軍深陷泥淖!波蘭、芬蘭著手濕地重建 增強東翼防禦力

編譯莊佳芳/綜合報導

讓敵軍深陷泥淖!烏克蘭曾在2022年初,炸毀水壩形成濕地,用以阻擋俄軍推進,意外引起歐洲多國關注。波蘭與芬蘭正考慮恢復乾涸的泥炭地,藉由注水重建濕地,打造天然屏障,同時兼顧環境保護。泥炭地雖僅占全球陸地面積3%,卻能儲存相當於森林兩倍的碳,是重要的氣候緩衝區。

德國之聲報導,芬蘭政府已著手評估具體計畫;波蘭則將泥炭地納入「東部之盾」防禦策略;德國則因其樞紐的角色,目前暫無計畫。

2022年初,烏克蘭軍隊炸毀位於基輔北邊伊爾平河上的一座水壩,淹沒了周圍數百公頃的沖積平原,並導致一些村莊被淹沒,新形成的濕地成為了一道堅不可摧的屏障,有效阻擋俄軍進攻,而這正是烏軍炸毀水壩的目的。

德國之聲報導,波蘭及芬蘭也想參考這個做法,將乾涸的泥炭地,如沼澤或濕地,重新注滿水,使其成為天然的屏障。此舉不僅有略用途,也有利於氣候,雖然泥炭地僅佔地球陸地面積的3%,但健康、濕潤泥炭地,能將碳封存在地下,其二氧化碳的儲存量是森林的兩倍。

濕地成為可利用的戰略資源,波蘭與芬蘭都已經著手相關計畫。(示意圖/PIXABAY)
濕地成為可利用的戰略資源,波蘭與芬蘭都已經著手相關計畫。(示意圖/PIXABAY)

事實上,這樣的作法在16世紀就曾被使用過。德國之聲報導,當時德國北部的農民利用他們對當地沼澤的了解,戰勝了丹麥軍隊。1812年俄法戰爭中,難以通行的沼澤地,在俄國的獲勝中起到了關鍵作用。後續的兩次世界大戰,泥炭地也都成為德軍和協約國軍隊的主要障礙。

格賴夫斯瓦爾德濕地中心負責人坦內伯格(Franziska Tanneberger)表示,沒有任何軍事裝備可以輕鬆地橫跨潮濕的泥炭地。該中心估計,全歐洲約10萬公頃的泥炭地及沼澤地,大約花費2.5億至5億歐元(約88億至170億元台幣),就可以全部恢復生機。

芬蘭政府的目光目前落在該國東邊,靠近俄羅斯邊境的濕地地區,芬蘭環境部向德國之聲表示,修復後的濕地可以限制軍事裝備的移動,進而增強芬蘭的防禦能力,目前已經有一個工作小組成立,著手評估具體方案。

該工作小組有國防部及農業部參與其中,希望可以同時加強生物多樣性、減少碳排放、改善空氣及水質。芬蘭環境部補充表示,修復後的區域除了可以增強國防安全,還可以用於娛樂,以及休閒活動。

將泥炭地重新注滿水,不僅有戰略價值,還能增加生物多樣性。(示意圖/PIXABAY)
將泥炭地重新注滿水,不僅有戰略價值,還能增加生物多樣性。(示意圖/PIXABAY)

波蘭近年致力於增強與白俄羅斯與俄羅斯接壤的東部邊境防禦力,「東部之盾」就是計畫之一,旨在透過擴大監控,以及增加基礎設施,在2028年前可以完成建設實體屏障,阻止潛在被攻擊的可能性。

波蘭國防部向德國之聲表示,邊境地區的自然環境有助於加強「東部之盾」防禦計畫。這項措施包括恢復泥炭地濕地與重新造林邊界地區。該部指出,環境保護與防禦目標在此相互結合;若自然屏障不足以防止入侵,將進行工程建設以補強。

德國之聲報導,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的防禦計畫中,德國被視為「樞紐」,表示德國是組織內部部隊調動的重要邊境國,因此目前德國並沒有出於國防目的而復育泥炭地的計畫。

德國國防部解釋,沼澤和泥炭地對敵我雙方部隊的機動性都有直接影響,因此重新注水對防禦部隊來說既有利也有弊,該部稱,目前對德國武裝部隊而言,弊大於利。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 

#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遭爆拿錢辦事涉收賄 黃國昌最新回應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