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廖珪如報導
聯發科在ASIC運用崛起大環境下可望受惠。(圖/資料照)聯發科(2454)AI業務進展明顯加速,兩家主要投顧國泰期貨與富邦投顧同步指出,公司AI ASIC專案已步入量產前期,將自2026年起成為主要成長引擎,帶動營收再創新高。國泰期貨預估2026年營收將達6,955億元,年增16.7%,富邦投顧則上調目標價至1,800元,潛在漲幅達37%。
國泰期貨報告指出,聯發科旗艦SoC天璣9500需求優於預期,除大陸品牌外,年底將擴展至印度、東南亞與歐洲市場,預期2025年營收年增12.3%,達5,959億元。Smart Edge平台受惠AI消費產品滲透率提升,年增率上看四成,汽車業務則在大陸數位座艙導入下年增逾倍。研究部預估,聯發科2025與2026年每股盈餘(EPS)分別為67.96與81.95元,評價區間上移至19倍本益比,目標價1,550元,維持「買進」評等。
該報告強調,聯發科AI ASIC業務將自2026年起顯著貢獻營收,首年貢獻估達11.3億美元,並延續至2027年。車用晶片亦成功取得中國車廠新案,2026年車用營收將倍增於前一年。儘管代工費用上升導致毛利率微減至47.3%,但受惠產品組合改善與AI滲透率提升,整體獲利動能仍具延續性。
聯發科TPU上修
富邦投顧則指出,「等待終於迎來結果」,聯發科AI ASIC專案進度符合預期,TPU晶片已完成設計並投片,現正進入量產準備階段。公司對10億美元營收目標保持信心,但實現與否取決於台積電(2330)2026年下半年CoWoS產能供給。根據通路調查,Google已將聯發科TPU專案出貨目標自60萬顆上修至100萬顆以上,以平均單價3,000至4,000美元推算,2026至2027年潛在市場規模可達40億美元。
報告另指出,聯發科第二家ASIC客戶可能為Meta,該公司預計12月決定「Iris」專案供應商。若聯發科成功取得整顆晶片設計案,單價可達每顆8,000至9,000美元,將明顯提升產品含金量與獲利結構。富邦預估聯發科2026與2027年EPS分別為73.61元與92.56元,維持「買進」評等並調升目標價至1,800元。
整體而言,兩家投顧均認為,聯發科AI ASIC業務進入收成期,並伴隨旗艦SoC、車用與智慧邊緣平台同步放量,將推升公司2026年營收與獲利至歷史高點,標誌聯發科從手機晶片製造商邁向AI運算平台供應商的新階段。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人於決策時應審慎評估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
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