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洪申翰坦言是外送重用使用者 勞動部長揭1關鍵外送平台無漲價理由

生活中心/李宜樺報導

勞動部長洪申翰(右)今接受廣播節目主持人黃暐瀚(左)專訪時強調,草案中訂出的時薪底線,其實「比現在外送員實際拿到的平均時薪還低」,等於只是把已存在的合理水準寫進法律。(圖/翻攝自YT@hitfm)
勞動部長洪申翰(右)今接受廣播節目主持人黃暐瀚(左)專訪時強調,草案中訂出的時薪底線,其實「比現在外送員實際拿到的平均時薪還低」,等於只是把已存在的合理水準寫進法律。(圖/翻攝自YT@hitfm)

勞動部上週針對《外送員權益保障及外送平台管理法》(簡稱:外送專法)提出草案。勞動部長洪申翰今(24)日接受廣播節目主持人黃暐瀚專訪時強調,草案中訂出的時薪底線,其實「比現在外送員實際拿到的平均時薪還低」,等於只是把已存在的合理水準寫進法律,「平台並沒有被加重營運成本」,外界擔心的「轉嫁給外送員或消費者」問題,自然不應成立。

只是,外送員人數在疫情後急速增加,已成為新的勞動大軍,卻長期處在保障空窗。洪申翰表示,現在必須正視外送員的勞動權益,針對平台、外送員、消費者與合作店家「四方關係」訂出清楚遊戲規則,其中最受關注的重點之一,就是將外送員服務期間的時薪底線訂為「最低工資1.25倍」,目前換算約245元。

外送員成新型態勞工

洪申翰指出,外送產業透過數位平台與演算法調度勞動力,已不同於傳統僱傭關係。外送員必須自備機車、自己負擔油資與車輛折舊,還得承擔在路上奔波的安全風險,「相對比較不利的就是外送員」。在這樣的新型態勞動關係下,政府有責任「做一些平衡、做一些校正」,不再只依賴行政協調或指引。

畫出245元底線 不是幫外送員加薪

外界質疑,一旦把245元寫進法律,是不是等同替外送員加薪,最後再被平台「加倍討回來」。洪申翰澄清,外送專法的用意,是畫出最低工資的底線,而不是用法律幫外送員加薪。這項標準是參考交通部的公式,把油資、車輛折舊以及等單時間等成本加總後計算出來,大約落在「最低工資1.25倍」,才作為時薪下限。

平台平均給270~290元 不會推高外送價

針對外界最擔心的平台把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和店家,導致外送費、餐點價格全面上漲,洪申翰坦言,「很多人都有這個問題」。但他也點出關鍵數字:目前平台給外送員的平均報酬,一個小時約在270到290元之間,本來就高於245元底線,顯示外送專法只是把「既有的合理水準」明文化,「離現在的平均還有一段距離」,不會墊高平台實際成本,自然也不應成為調價藉口。

停權與解約須有申訴機制

洪申翰透露,他自己也是外送的重度用戶,常被外送員在送餐時當面陳情,最常聽到的,就是平台突如其來的停權或終止契約,「幾天不能接單,收入就直接歸零」,但外送員往往搞不清楚真正原因,只被告知是「消費者檢舉」。因此,專法也會針對定型化契約、停權與解約程序,建立明確的申訴與救濟機制,避免平台握有「生殺大權」,外送員卻永遠在資訊不對稱下挨打。

補上職災保險 讓外送路上不再孤單

在安全保障面向,洪申翰指出,目前外送員只有商業保險,沒有職業災害保險,一旦發生事故,保障明顯不足。未來專法將要求平台負起投保義務,把職災保險納入;同時由交通部負責道路與運輸面向、經濟部負責店家,勞動部則專責外送員權益,在跨部會架構之下,讓產業「更永續」,也讓每天在街頭奔波送餐的外送員,不再獨自承擔所有風險。

#洪申翰
推薦專題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1124 LIVE 三立新聞直播-午間新聞快報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