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40歲張榮麟心梗逝!醫驚揭「運動員猝死原因」:1招能防
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張榮麟14日因心梗猝逝,享年40歲。(圖/取自CTPBA)
曾高居男子花式撞球世界排名第一的「火雲邪神」張榮麟,14日在印尼參加比賽時,早上剛晉級32強,之後因心梗猝逝,享年40歲。心臟科醫師劉中平表示,運動有益健康,但運動員猝死已引發國際關注,例如美國NCAA(全美大學體育協會)發現,運動員猝死的最常見原因是「心肌肥厚」及「冠狀動脈異常」,這2種疾病可透過醫療設備及早揪出。
防運動員猝死 醫師:應以醫療設備篩檢以預防
中華民國心臟醫學會專科指導醫師、宇平診所院長劉中平,今(15日)接受《三立新聞網》採訪時表示,近幾年來,運動員的猝死引發關注。美國著名的NCAA(全美大學體育協會)是職業選手的搖籃,根據20年的研究顯示,美國大學校隊成員有較高的心臟猝死機會,特別是第一級的男子籃球錦標賽選手。「猝死最常見原因是肥厚性心肌病變及心臟冠狀動脈異常,這2種疾病是可以透過醫療設備及早診斷出來的。」
他因此呼籲,台灣也應透過加強對運動選手的心臟疾病篩檢等方式,來降低選手心臟病猝死的風險。18歲以下者的心臟病可能是心肌肥厚與心律不整,中壯年則較常出現心肌肥厚及冠心症,均可透過心臟超音波與心電圖等予以篩檢,事先預防。
他提醒,運動有益健康,但平常運動量不大,要從事高強度運動前,應請醫師評估自身的心臟風險,有任何不適都要立即停止運動,及早就醫。
超過一半的心梗患者發作前 完全沒有症狀!
劉中平並說明,人若感覺心臟不適,都會盡早就醫,之所以事前無症狀,是因心梗是因心臟的狀動脈產生突發的血栓,阻塞了血管,造成緊急的心臟缺氧,致心臟功能不良、甚至休克。
研究發現,心臟冠狀動脈若超過50%的血管內壁病變,就有突發性阻塞的危險。然而,因為心臟本身的耐受性,冠狀動脈的血管狹窄超過內徑70%後,才會導致血流不夠,引發心臟胸悶症狀,提醒人就醫。「也就是,血管的狹窄超過50%就可能引發突發性心梗,但是必須到70%,人才能察覺到心臟血流不足。」
劉中平表示,因此,近幾年來,醫師不斷提醒民眾做健檢,在危險發生前就找出病灶,及早治療。千萬別等到心臟痛起來才開始治療,這樣往往會來不及,導致憾事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