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最/台灣竟是「過勞之島」 年均工時破2000小時遠超日韓全球第4
生活中心/程正邦報導
▲台灣工時遠超日韓,隱性加班、過勞問題嚴重。(示意圖)
以美食、風景與人情味聞名全球的台灣,竟意外戴上「過勞之島」的沉重帽子。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2021年的數據,台灣勞工年均工時突破2000小時,遠高於OECD平均值1687小時,不僅超越長工時著稱的日本(1607小時)與韓國(1901小時),更高居全球第4,讓人不禁反思:台灣人為什麼這麼累?
▲台灣貨車駕駛超時違規肇事多,運輸公司遭控讓員工過勞。(資料照)
工時全球第四 台灣人年工作多出好幾週
根據OECD官方統計,2021年台灣勞工年均工時高達2008小時,比OECD平均高出逾300小時,相當於多上班近1.5個月。儘管台灣法律規定每週工時應控制在40小時上下,但實務上,無償加班與隱性工時早已成為常態。
尤其在人力銀行2023年3月的調查中顯示,39歲以下年輕勞工中,有近五成每日工作時間超過10小時,陷入「高工時、低薪資」的惡性循環。
▲台灣醫護人員人力不足,2021年新北聯醫驚傳過勞,3週內2護理逝1轉院(資料照)
低薪推動加班 過勞成為常態化風險
長工時背後的結構性問題不容忽視。根據主計總處資料,自2000年以來,台灣實質薪資增長緩慢,2022年大學畢業生起薪僅落在3萬元上下,僅較20年前略高。薪資凍漲導致勞工不得不透過加班、兼職來填補生活開支缺口。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顯示,台灣薪資長期偏低與物價上升不成比例,促使許多民眾寧願犧牲休息時間換取收入。工時過長不僅反映出經濟結構問題,也暴露勞動法規在執行上的漏洞。
▲萊爾富被控血汗超商,店員日工時16小時月薪4.5萬。(資料照)
隱形加班文化蔓延 白領族難逃「待命焦慮」
除了明目張膽的加班,台灣企業文化傾向重視服從與責任感,許多白領族即便不打卡加班,仍習慣性在線上待命,「隱性加班」成了無形的剝削。
根據2025年yes123求職網調查顯示,58%曾打卡完再加班,六成四熬夜趕工過,84%曾帶公事回家處理。超過六成受訪者表示,即使下班也經常處理公務,回應主管訊息、處理文件等早已成為「非正式工作時間」的一部分。
▲台鐵普悠瑪列車6年前在宜蘭出軌,釀18死116輕重傷。(資料照)
台鐵員工過勞死 退休後平均壽命僅4年
過勞問題並不限於辦公室。公共服務領域亦情況嚴峻。以台鐵為例,由於人力不足與輪班制度,許多員工常需一人負擔兩人工作量。根據台鐵2024年10月加班時數及人數統計統計,東區營運處每月工時長達322小時,等於該單位員工平均1天工作15小時。
台鐵員工過勞死的新聞時有所聞。從2022年公司化後,台鐵的正職人員不斷退休和離職,轉考其他國營單位的不在少數。工會一項報告指出,台鐵員工退休後平均壽命僅約4年,遠低於全國平均的81.3歲,令人震驚。
▲台鐵工會抗議過勞罔顧旅客安全。(資料照)
專家:改革工時制度、提升薪資才是解方
不正常的加班文化,讓台灣變成「過勞之島」!昔日拼出經濟奇蹟,如今卻會葬送產業未來。中研院經濟所研究員陳明郎分析,「在推動縮短工時之前,更應優先改善薪資偏低問題,若沒先解決收入困境,減工時政策難以獲得勞工支持」
建議政府應強化工時監管、推動彈性工時制度,並提高基本薪資與調整勞動契約彈性。國外如德國、荷蘭等推行每週30至35小時工時制度,透過高效率與職場自主權,反而促進員工生產力與幸福感,值得台灣借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