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奇中心/程正邦報導

▲呂布是三國時代公認的第一戰神。(影視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三國演義》中,呂布以「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之名縱橫沙場,被視為三國時代最強猛將。然而,呂布於白門樓被曹操處死後,武力第一的寶座頓時空缺。許多讀者或會直覺認為,關羽、張飛或趙雲等蜀漢名將應是接班人選,但實際細究史料與演義描寫後,真正接過「天下無敵」稱號的人,竟是低調長壽的魏將張郃。

▲呂布死後,曹操將赤兔馬送給關羽,沙場殺敵如虎添翼。(影視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呂布死後武力真空 五虎上將難以填補
呂布戰死後,三國群雄並起,各路猛將如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相繼嶄露頭角,被後人合稱為「五虎上將」。其中關羽以溫酒斬華雄、單刀赴會、襄樊戰績聞名,趙雲則在長坂坡七進七出,救出劉備之子劉禪,成就「常勝將軍」之名。
不過據《三國演義》與《三國志》交叉對照,這些名將雖各有千秋,卻始終未能壓倒其他頂尖對手。關羽曾與許褚、徐晃等魏將苦戰,最終敗走麥城喪命;趙雲雖武藝高強,但缺乏大型戰事的統帥戰績。張飛死於內部矛盾,馬超後期影響力轉淡,黃忠則在定軍山戰死。這些因素都讓「無敵」之名無人能繼。

▲趙雲七進曹營救阿斗,單騎救主傳為佳話。(影視圖/翻攝百度百科)
張郃崛起魏軍 從配角翻身成絕頂高手
真正在呂布之後穩坐戰力巔峰的,正是曹魏名將張郃。早年他屬於袁紹部下「河北四庭柱」之一,演義中描寫他曾被趙雲三十合擊敗、馬超二十合內取勝,看似不敵。但正是這些對手皆為巔峰狀態,而張郃仍能苦撐,顯示其底蘊深厚。
根據《三國志‧張郃傳》記載,張郃於曹魏晚期逐漸嶄露頭角,尤其是在諸葛亮北伐期間屢建戰功。最著名的街亭之戰,他擊潰馬謖所率蜀軍,直接造成蜀軍大敗,也使諸葛亮首度北伐宣告失敗。諸葛亮甚至為了張郃設伏木門道,企圖將其殲滅,顯示對張郃的忌憚程度 。

▲劉備死後,諸葛亮(右)輔佐劉禪多次北伐襲魏。(影視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軍事能力精進 智勇兼備成諸葛頭痛人物
張郃晚年在軍事戰略上的掌握更為精準。根據《三國志》紀載,司馬懿評價他「善處營陣,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具備指揮大軍與單兵作戰的雙重能力。不僅能與魏延、王平等蜀漢將領對峙,甚至在蜀軍內部被視為「最難纏之敵」。
魏國原有的張遼、徐晃、夏侯淵等名將於此時已戰死或年老,吳國名將如甘寧、太史慈亦早已不在,三國後期真正具「軍事統帥+個人武勇」雙重能力的,唯有張郃一人。

▲曹魏名將張郃(左)熬出天下無敵,仍遭諸葛亮設伏亂箭射死。(影視圖/翻攝百度百科)
張郃「熬出來」的無敵 難擋無當飛軍亂箭
張郃之所以能被視為「呂布之後的天下無敵」,關鍵正是在於他長期活躍、歷經大敵淘汰後仍屹立不搖。他不像呂布以爆發力震懾敵手,而是以戰場穩定性與持續戰力稱霸後期戰場。可謂從陪襯角色熬成主角,成為「無敵」的最大黑馬。
公元231年,諸葛亮從祁山糧盡退兵之時,司馬懿命令張郃追擊,張郃卻反駁:「軍法寫明:圍城必開出路,歸軍勿追。」司馬懿不聽從,強令張郃進攻,張郃不得已出兵至木門,結果遭到蜀軍從高處埋伏,亂箭射死。
民初史家蔡東藩評道:「郃為魏著名大將,街亭一役,郃實主之;諸葛公計斃此獠,馬謖有知,能無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