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將登場 習近平攜手普丁、莫迪籲「全球南方」團結抗美
記者蒲世芸/綜合報導
上海合作組織(SCO)峰會將於8月31日至9月1日在天津登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迎來超過20位國家元首,堪稱一次「全球南方」的大型團結秀。這不僅是中國第五次主辦上合峰會,也是自2001年組織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
上合組織的意義:中國主導的反美平台?
據《路透》26日報導,上海合作組織於2001年在上海成立,其前身為1996年建立的「上海五國」對話機制;成員國包括俄羅斯、中國及中亞地區國家,如今已擴展至印度、巴基斯坦、伊朗、白俄羅斯等10個正式成員國和16個對話及觀察員國家,議題從安全、反恐,逐步擴展至經濟與軍事合作。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馬準威今(27日)接受《三立新聞網》採訪時指出:「上合組織是中國主導成立的第一個多邊國際組織,雖然北京並不希望讓美國覺得這是帶有針對性的反美平台;但不可否認,組織中許多國家與華府關係疏遠,這也讓上合組織帶有隱藏版的反美色彩存在。」
研究機構中南項目(China Global South Project)網站主編奧蘭德(Eric Olander)亦直言:「習近平希望利用此次峰會展示一個後美國主導時代的國際秩序雛形,並證明白宮試圖圍堵中國、俄羅斯、伊朗,甚至印度的努力,都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而此次應邀出席的外國領導人包括俄羅斯總統普丁、印度總理莫迪、巴基斯坦總理夏立夫、伊朗總統裴澤斯基安、白俄羅斯總統魯卡申科、土耳其總統艾爾段、哈薩克總統托卡葉夫、烏茲別克總統米爾濟約耶夫、蒙古總統呼日勒蘇赫、柬埔寨首相洪馬內、馬來西亞總理安華、越南總理范明正、印尼總統普拉伯沃等22國領袖,以及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等10個國際組織負責人,場面相當浩大。
印度轉向?關稅壓力下靠近中國
此次峰會的一大亮點是印度總理莫迪七年多來首次訪中。過去中印關係因2020年的邊境流血衝突陷入低潮,但近期雙方努力修復關係,加上川普政府對印度購買俄羅斯石油祭出懲罰性關稅,導致美印「戰略夥伴關係」降溫,反而推動印度向中國靠攏。
分析人士預期,中印雙方可能在會後宣布放寬貿易及簽證等限制,甚至在氣候等新領域展開合作。莫迪也將藉此穩定中印關係,並可能與習近平、普丁進行三方會談。
普丁「破例久留」 將參加北京閱兵
相較於莫迪將在峰會結束後離開中國,普丁則罕見地選擇「久留」。除了參加天津峰會,他還會繼續留在北京,出席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的紀念活動與9月3日的閱兵式。
學者馬準威認為普丁這一舉動象徵意義非凡。他指出,俄烏戰爭爆發後,莫斯科愈加依賴中國與北韓。北韓能提供武器和兵力,中國則是俄羅斯能源的關鍵買家,是其重要經濟命脈。「普丁曾公開說習近平是他最好的朋友,但習從未以相同語氣回應,這也反映出俄國對中國的依賴,遠大於中國對俄的依賴。」馬準威分析。
而這次普丁選擇長時間停留,既是對習近平上次出席俄羅斯閱兵的回訪,也顯示中俄關係處於高度緊密的狀態。
南方團結能否抗衡美國?
對於外界關注「全球南方」是否可能形成抗美力量,淡江大學國際事務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馬準威認為,這些國家雖然未必以對抗華府為目標,但向中國靠攏已是必然趨勢。
他解釋,許多上合成員是軍政府或強人政治體制,腐敗嚴重,但軍事力量強大。「而美國一向有道德潔癖,如果要投資,常要求推行民主制度;但中國不干涉其內政,只要有錢賺就行,這對獨裁者們而言,當然會覺得選擇中國更合適。」馬準威補充指出,而且對這些軍政府國家來說,中國正是極權又能發展經濟的例子,自然想向中國看齊。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 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