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廁所滑手機慘了!痔瘡風險增46% 醫揭「黃金排便時間」

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提醒,久坐馬桶會讓肛門壓力升高,血液回流差,增加得到痔瘡的風險。(示意圖/PIXABAY)

不少人上廁所時,習慣滑手機打發時間,恐增加痔瘡風險。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表示,痔瘡患者中66%的人上廁所時會使用智慧手機,由於久坐馬桶會導致肛門靜脈壓力升高,使血液回流變差。若想改善痔瘡狀況,除了縮短蹲馬桶的時間,飲食上多攝取高纖飲食、補充水分、適度運動、養成固定時間上廁所。

請繼續往下閱讀….

黃軒在 臉書粉專指出,研究發現,與上廁所沒使用手機者相比,習慣上廁所滑手機的人,罹患痔瘡的風險增加46%,另外,痔瘡患者中66%的人,上廁所時會用智慧手機。而造成痔瘡的原因是直腸或肛門靜脈叢壓力上升、血流受阻,導致血管擴張、腫脹。

黃軒解釋,長時間坐在馬桶上,會使肛門靜脈壓力升高,血液回流變差,而且上廁所分心,更容易「拖延排便」,導致糞便停留時間越長,肛門壓力越大,一旦排便感覺沒了,就可能需要過度使力,等於給痔瘡加壓。他建議,上廁所別帶手機,有益身體健康。

黃軒指出,坐馬桶黃金時間是小於或等於5分鐘,若超過10分鐘,肛門靜脈壓力會顯著上升,若沒有便意也別硬擠。飲食方面,每天至少攝取25到30克膳食纖維,例如蔬果、全穀、豆類,還要補充水分,幫助糞便變柔軟,並避免過度咖啡因與酒精,容易脫水、加重便祕。

再來是「適度運動」,例如快走、瑜珈、游泳等,有助於促進腸道蠕動,降低便祕的機率,而久坐工作者,建議每小時起身5分鐘,避免骨盆腔血液滯留。平時嘗試訓練「規律便意」,例如早上起床後,先喝溫水、吃早餐,刺激腸胃反射,養成固定時間上廁所。

痔瘡 便祕 滑手機 膳食纖維 黃軒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