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921大地震26年後!台灣老屋過半、新屋抗震輸日本 專家2警示呼籲
記者陳韋帆/台北報導
請繼續往下閱讀….
921大地震滿26周年,當年7.3強震奪走逾2千條人命,毀損逾10萬棟房屋。全向科技房產中心創辦人劉永昌直言,台灣耐震仍存隱憂,政府應加速老屋更新與耐震補強,同時提升新屋耐震標準並扶植新技術導入。
根據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統計,1999年迄今,台灣已發生51起規模6以上、震度5級以上地震,平均每年2起。內政部資料顯示,全台超過5成建物屋齡逾30年,台北更高達7成,耐震力不足的老屋問題嚴重。即便921後修法,但新屋仍僅要求耐0.24G強震,遠低於日本規範的0.4G標準。
老屋更新速度過慢
劉永昌指出,政府推動危老與都更進度有限,台灣進入地震活躍期,耐震力不足問題尤顯嚴峻。他強調,即便新屋符合現行法規,因耐震標準偏低,遇上規模7級以上地震,仍有結構受損甚至倒塌風險。相比之下,日本自1981年起即大幅強化耐震規範,有效降低震災損失,台灣仍明顯落後。
他提醒,單靠「硬碰硬」增加鋼筋水泥並非唯一解方,應透過修法提高耐震標準,同時提供更多誘因,加速危老與都更計畫,才能降低人口密集區的地震風險。
新技術導入不足
目前柔性抗震技術如半剛接、制震與隔震,已在日本成為主流,提升耐震同時降低施工成本。然而台灣缺乏政策扶植,業者因成本顧慮與缺乏誘因,多半不願採用,導致技術推廣進度停滯。
劉永昌舉例,日本「半剛接產品」市占逾9成,已完成逾1.3萬件案例,每坪僅增加0.5至2萬元,就能讓建物具備耐0.4G強震的性能,達核電廠等級。他建議政府短期可在社會住宅等公共建案率先導入,建立示範效益,長期則應透過法規與補助推廣新耐震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