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委開箱文園金庫!424公噸黃金藏值破兆 央行只買不賣不動如山
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導覽目錄:
台灣央行握有高達1,363萬盎司的黃金儲備,全球排名第15,堪稱是國家的黃金命脈,而這批價值超過新台幣1.7兆元的黃金,主要就藏身於新北市新店山區的「文園金庫」中。日前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前往央行文園金庫視察,現場維安嚴密、設施神祕,引發立委們高度興趣,有人形容:「像是走進一部關於國家機密的電影現場。」
這場視察由央行副總裁嚴宗大親自接待,發行局長鄧延達則簡報說明文園金庫的設施與黃金管理狀況。根據央行統計,目前我國黃金儲備量為424公噸,多年來採穩健策略,不賣也不大舉買進,但仍持續以「小量、長期」方式購入黃金,目的是強化發行準備,而非進行市場投機。
金庫「隱身」山中 24小時憲兵荷槍守衛
文園金庫地點雖低調,卻是國家核心機密之一,建於山體內部,整體為隧道式結構,四周無斷層、具天然防震條件,庫內常年維持恆溫恆濕,不需使用空調,也因此被立委形容為「黃金住得比人還舒服」。
進出金庫須經層層關卡,每位視察人員都得經過多重身分驗證,庫區由一個憲兵連全副武裝駐守,安全層級媲美總統府,配備高感度震動感測器與紅外線偵測系統,任何可疑動靜都能即時反應。
金庫內黃金存放嚴謹,每條金條都有唯一編號,記錄詳細的「戶口資料」,包括重量、純度、來源與存放位置。央行強調,所有金塊資料皆可即時從系統調閱,管理流程高度標準化、資訊透明。
黃金身價翻10倍 央行不賣、也不炒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所持有的黃金,多在上世紀購入,平均成本不到每盎司400美元。以目前國際金價突破每盎司4,200美元估算,帳面市值飆上586億美元(約新台幣1.79兆元),等於翻了超過10倍。然而,這些驚人漲幅對央行來說只是「紙上富貴」,因為這些黃金主要用來支撐新台幣發行準備,不會賣出套利。
央行總裁楊金龍過去多次強調,黃金並非炒作標的,而是貨幣穩定的象徵。他說:「央行不買也不賣黃金,是為了維持發行準備資產的穩定與公信力,而非追逐短期市場利得。」
但面對全球經濟高度不確定,包括美國加徵關稅、地緣政治動盪、新興市場貨幣波動劇烈等因素,央行內部近期重新檢視黃金配置策略。據轉述,央行內部已評估,在新興國家與民間需求帶動下,金價中長期仍有上漲空間,甚至有機會挑戰每盎司6,000美元。
立委建議適度提高黃金比重
此次視察中,多位立委也關心外匯資產配置。隨著美國針對貿易夥伴施壓、要求加大對美債持有規模,台灣央行也面臨外匯資產過度集中於美元資產的風險。立委建議,應審慎評估是否適度提高黃金比重,作為外匯資產風險分散的工具之一。
但是據悉,黃金沒有孳息收入,流動性也不如主要貨幣,因此即使帳面獲利驚人,央行也不會輕易出手或過度加碼,重點仍是穩定與長期。」
看見台灣「黃金底氣」 立委讚央行管理精準
歷年來,立委都會將考察金庫列為重點行程,在2020年,立委林楚茵視察後表示,文園金庫的管理制度讓人安心,環境不華麗卻井然有序,「不像是電影裡那種奢華金庫,卻更讓人覺得踏實可靠。」她也透露,現場看到一條400盎司金條實品,拿起來幾乎「不到一分鐘就拿不動了,非常紮實」,完全打破大家對金條尺寸的想像。整個視察過程顯示央行在安全、人員、資產管理上的高標準,也讓國人對央行的黃金儲備有更深一層的認識與信賴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