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打進太空戰! 國造「鐘雀 1 號」即將升空 搶當低軌通訊先鋒!
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由國家太空中心(TASA)主導、創未來科技研發的8U立方衛星「鐘雀1號」(T.MicroSat-1/Bellbird-1),預定於台灣時間11月21日與TASA自製的光學遙測衛星「福衛八號」首顆衛星(FS-8A)共同升空。這是創未來科技首次執行立方衛星任務,主要用於在軌驗證高速寬頻通訊及星間通訊技術,象徵台灣在低軌通訊與太空應用領域邁出關鍵一步,並為未來B5G與6G技術奠定基礎。
「鐘雀1號」隸屬於TASA「新創追星計畫」第二期,自2023年啟動以來,目標即是結合本土產業力量,打造完整的低軌衛星星系任務。該計畫涵蓋三種任務型態,每項任務預計打造四顆立方衛星,並同步建立地面控制站與應用服務平台,全面培育台灣自有衛星產業鏈。
此次發射任務由創未來科技主導,包括衛星任務規劃、整合、發射與後續營運,目標打造由四枚8U立方衛星構成的「鐘雀」寬頻通訊星系。該星系的建構採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由本次升空的一顆衛星,以及預計明年3月發射的第二顆衛星組成,先行驗證通訊酬載本體;第二階段則預計於2026年6月再發射兩顆衛星,全面啟動星間通訊驗證。屆時,整體星系將可支援更多元場景與高速傳輸任務,為台灣發展自主低軌寬頻通訊技術提供關鍵能量。
「鐘雀1號」搭載高通量Ka波段雙向通訊酬載,資料傳輸速率超過100Mbps,將進行多項先進技術驗證,包括多使用者場景支援、100毫秒內換手機制(handover)、1毫秒內波束切換(beam hopping),以及速率超過1Mbps的星間通訊(Inter-satellite Link)。這些技術若能成功驗證,不僅強化我國在低軌衛星通訊領域的技術實力,也為未來衛星群提供更高的自動化與即時聯網能力。
此外,「鐘雀1號」任務設有三大核心目標:一是建立快速部署LEO(低軌道)立方衛星星系的關鍵技術能力,為提供寬頻通訊服務打下基礎;二是開發一套可支援B5G/6G的低軌星系測試平台,協助未來新一代無線技術驗證;三是透過共乘載荷(Rideshare Payload)驗證其作為元件與子系統的在軌測試平台可行性,加速新興太空硬體商品化與上太空速度。
該星系建構完成後,將有助我國未來於國際新太空產業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特別是在快速發展的低軌寬頻通訊應用市場中爭取話語權。面對全球衛星產業朝向高密度星系與即時通訊需求演進,「鐘雀1號」無疑是台灣走向新太空時代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