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坐4小時風險飆77%!最新研究曝「3習慣」最傷心臟 很多人全中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每26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疾病,其中又以心臟衰竭致死率最高。(示意圖/資料照)

中國暨南大學研究團隊在《JACC Asia》刊出一項大型研究,透過「中國開灤前瞻性隊列」追蹤近9萬名沒有心臟傳導疾病的成年人,長達14.1年之久。結果顯示,期間共新增3,723例心臟傳導疾病,換算下來每千人年發病率為3.04例。研究特別把焦點放在喝酒、久坐、睡太久等可調整的生活習慣,結果意外發現三大風險因子:

請繼續往下閱讀….

1. 過量飲酒 每天喝到 5 杯(standard drinks)以上的人,心臟傳導疾病風險會增加 16%;若長期都喝過量,風險甚至可能成倍上升。酒精可能直接傷害心臟的電傳導系統,也可能引發電解質失衡,尤其容易造成右束支傳導阻滯(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 RBBB)。

2. 久坐太久 一天坐超過 4 小時,罹病風險增加 12%;若多年都維持久坐習慣,風險更暴衝到 77%。久坐也和房室傳導阻滯(Atrioventricular Block, AVB)有關,風險增加 28%,推測與慢性發炎及氧化壓力累積有關。

3. 睡太久(≥9小時) 每晚睡超過 9 小時的人,風險增加 32%;長期如此者,風險上升到 67%。過長睡眠同樣被發現與 AVB 有關,風險上升 62%,可能與夜間迷走神經過度活化或慢性發炎反應有關。

此外,研究也分析傳統高風險族群:

1. 每增加 10 歲,風險 +24% 2. 男性比女性高 77% 3. BMI ≥28,風險比 BMI <24 高 29% 4. 高血壓、糖尿病、心肌梗塞史皆讓風險進一步升高

有趣的是,研究反而沒有發現吸菸或體力活動與整體心臟傳導疾病有直接關聯。

這是全球首次指出「過量飲酒、久坐、睡太久」三大可調整生活習慣,可能明顯提升心臟電傳導異常的風險。專家提醒,這些問題若不改善,未來可能進一步演變為嚴重心律不整,甚至得靠心臟節律器維生。

日常習慣若能做到: ✔ 避免過量飲酒 ✔ 別久坐、多活動 ✔ 維持適度睡眠時數

或許就是守護心臟電傳導健康的最佳第一步。

喝太多、坐太久、睡太久=心臟「電線走火」!9萬人大研究驚揭3大隱形殺手
心臟 生活習慣 久坐 久站 睡太久 致死率 祝你健康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