辻野晃一郎系列/跟蘋果低頭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這個系列小編我一看就欲罷不能!每天都在等續集。(KK)

編按:本文原標題為《辻野晃一郎之Google要的本領,SONY全都教給我了 — 跟蘋果低頭》,因標題字數限制,故縮減為「辻野晃一郎系列」。

圖、文/黛博拉看日本

2004年11月底為了與iPod對抗,SONY“痛定思痛”成立了『Connect Company』的組織,而這個組織便是由辻野晃一郎所領軍;對辻野晃一郎來說,也是在SONY打的最後一場仗。當時隨身聽市場已經是Apple的天下,對SONY而言,等於長時間執牛耳的市場在一夜之間被攻破要塞。『Connect Company』便是為了與Apple較量,扭轉這種屈辱的狀況而倉促編制成的策略團隊。

世間總認為,最早推出音樂下載之mechanism與device的是Apple。不過,辻野晃一郎表示這是個天大的誤解;其實SONY才是真正的『始作俑者』。可惜,SONY在1999年9月所推出的『memory stick Walkman NW-MS7』和2000年5月所推出的『network Walkman NW-E3』竟是完全“沒路用”的產品,銷售數字更是慘不忍睹。如此如此這般這般,最後的結果就是SONY拱手讓出了隨身聽的市場;而原因會在往後的連載中交代。

一直與隨身聽產品或手持Audio裝置無緣的辻野晃一郎,原本是想都沒想就拒絕了來自SONY高層封他做『Connect Company』掌櫃的offer。之前經手『Cocoon』(“channel server”機上盒)『スゴ録』(digital recorder)這兩項產品時,辻野晃一郎連續2次領教了讓自己痛心疾首的過河拆橋。他心裡很清楚,SONY這個公司如果再以同樣的方式來打造新的事業團隊,也只有註定玩不下去的份。因此,對於來自公司高層多次的徵詢,辻野晃一郎洋洋灑灑地寫了長達16頁的建言書,明白地告訴高層要他接掌『Connect Company』可以,但『Connect Company』必須是SONY出資占50%以下,有別於SONY本體之獨立運作的新公司。而剩餘的出資部分辻野晃一郎則計劃邀請網路業與唱片業的加入,產品開發陣容除了walkman的主力團隊外,他會另外自行徵召幾位年輕的網路高手加入,並以新公司的自由創意來尋求與Apple相抗衡的解決之道。

SONY高層接納了辻野晃一郎的建言並允諾除夕新年的年假結束後,會給他一個令他滿意的答覆。因此,辻野晃一郎接受了率領『Connect Company』的offer。明知道贏面的機會渺茫,答應打這場仗看起來更像是個魯莽且不知天高地厚的決定,辻野晃一郎還是義無反顧地撩了下去。對於這個恨鐵不成鋼的公司,他終究還是無法克制在情感上想為SONY多做些什麼的念頭。

2005年9月,『Connect Company』火速進行開發的walkman A系列試作機總算出爐。在對外公開前,照往例先將熱騰騰的機子在利害關係者(stakeholder)面前亮相,而統籌SONY所有消費性電子產品的副社長當然也在這一群應邀的觀眾之中。以iPod為競爭對象的walkman A系列為『Connect Company』最早期的產品群,是結合了新的影音播放軟體,並強化與各唱片公司的合作來進行開發的新一代walkman。過去從“walkman”衍生出「network walkman」和「memory stick  walkman」等的副牌林立,令人眼花撩亂。在這樣的情況下,『Connect Company』硬是不做任何變更,延續了SONY傳統的「walkman」品牌名稱,並冀望藉由這個新產品啟動walkman的新紀元,遂將其命名為『walkman A系列』。

在開始進行產品策略、特徵與開發進度的說明時,發生了一件讓辻野晃一郎永生難忘的事。SONY的副社長劈頭問道:『為什麼耳機線的顏色不是白的? 這個時代不是流行白色嗎? 』。接著又說:『我真是不明白你搞這些名堂做什麼。別白費力氣了,直接去求蘋果把iTunes給我們用不就解決了?』。

辻野晃一郎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半响後,他反問道:『你沒有自尊這種東西嗎? 』。
『自尊? 你覺得自尊能賺得了多少錢?  』副社長這麼回答。
就這樣你來我往地對峙了好一會兒後,辻野晃一郎丟下副社長等人,起身離開簡報現場。

辻野晃一郎表示,當時SONY已經完全失去公司治理的能力。這樣的狀態實際上持續了多年,他也為此嚐盡苦頭。而『Connect Company』時期所發生的「自尊事件」,對辻野晃一郎後來離開SONY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辻野晃一郎表示,「為了贏而不擇手段」這種沒志氣的企業才會做的勾當,有以下幾種。感覺不出時代的脈動而與世界的主流趨勢漸行漸遠,無視於品牌、遠見與技術等之保守的言行舉動。極度不重視立下汗馬功勞的貢獻者與勇於承擔風險的挑戰者,且覺得這麼做不痛不癢、無傷大雅的人在公司裡橫行霸道。完全缺乏為創造出新的企業價值而敢下賭注之無畏無懼的膽識與堅忍不拔。丟人現眼的忌妒心、扯後腿與道德淪喪成為家常便飯的結果,將內耗的負面能量爆發到最高點。這些,都是當年辻野晃一郎所感覺到SONY內部慘不忍睹的實情。

當時辻野晃一郎認為自己有2條路可走。一是對SONY不離不棄,鞠躬盡瘁地力求SONY的復活,並再度以一流企業之姿、持續給予世間正面影響的公司之姿呈現在世人面前。二是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便離開,透過其他的形式,以基於自己的價值觀來力圖回饋社會為己志活下去。首先,辻野晃一郎選擇了第一條路,頑強地奮戰。可惜的是,到最後已經超過了個人一己之力的極限,並且公司方面到頭來並沒有履行之前對辻野晃一郎的承諾,『Connect Company』在短短的一年內便宣告玩完,於2006年1月形同實質解體。不久後,辻野晃一郎選擇了第二條路。

辻野晃一郎認為,人在該堅持住的地方就一定得堅持住。不然,就一定會失去自己身心裡某樣珍貴的東西。辻野晃一郎說,他終究沒辦法繼續待在SONY,對公司或自己的人生妥協。雖然SONY是打從心裡尊敬,並教了自己身為社會的一份子與在商場上打滾的基礎,有恩於自己的公司,到最後卻只能毅然決然地一刀兩斷。

(續)

參考文獻:グーグルで必要なことは、みんなソニーが教えてくれた

(圖片來自 URBAN ARTefakte,CC license)

本文為「名家專欄」投稿文章,言論與圖片皆不代表本站立場;三立財經新聞網歡迎民眾投稿,稿件請利用我要投稿投遞。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