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銀髮族居住安全 專家:可從更新輕裝修下手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施絢傑/住展房屋網

台灣人口高齡化之社會問題眾人皆知,也都明瞭都會區房屋屋齡偏高的現況;但這當中「老人住老宅」的狀況更為嚴峻。在更新重建確實緩不濟急的前提下,透過添購更新若干輕裝修及相應配備,毋寧是短期內消解上述困境的最佳解方…

重建緩不濟急 增修成必要

而要讓居家環境對高齡者更友善,最好,或說釜底抽薪的方式,絕對是以融入無障礙或通用設計為基礎(老屋)重建。然眾所皆知,以台灣目前推動都更的速度,根本緩不濟急;因此除了外部加裝電梯外,內部的輕裝修改造,乃至增添友善高齡族群的建材配備,便是短期內最合理,甚至必要的選項及解方。

首先在室內裝修方面,最基本的當然是室內起居空間牆面增設若干數量的扶手或類似設備。另一重點是走道寬度;儘管最理想者是按照無障礙或通用設計原則為之,但業內人士分析,其實不需要過寬,大概至少保留到六十至七十公分即可。

實務上,目前已在國內提出「樂齡居住提案」,來自日本的台灣松下,就相應推出了類似設備—橫式拉門,寬度更放大到八十五公分,讓必須倚賴輪椅的高齡或行動不便者更方便進出。

起居空間部份,其他還可改換裝的,還有櫥櫃轉角部份宜施作(改)為弧形,保護室內行走時的安全;高度也應配合、約裝設在使用者的腰部位置,減低身體負擔。廚房的上櫃部分如許可,建議加(換)裝為下拉式,同樣可減輕使用者施力負擔。

衛浴空間 換裝改造重點

除了起居空間外,浴室絕對是最關鍵且重要者;相關統計研究顯示,高齡人士在家中發生意外、造成人身傷害甚至導致失能的場域,比例最高者就是浴室或類似空間。不少相關業者也嗅到這樣的需求藍海,已陸續研發、推出友善高齡的設備及建材。

首先除了基本的乾濕分離外,浴室地板材也應選擇防潮且易排水之材質,並且加裝止滑條,降低滑倒的機率。再看加裝設備,最基本的還是扶手或類似設備,坊間業者針對不同需求,已開發設計出多款造型不同,功能從基本到進階的浴室扶手供消費者選擇。

再者,一般高齡者通常無法久站;針對此點,可選用淋浴座椅,高齡者也能享受淋浴樂,市面上有業者兼顧收納及節省空間,設計出可調節高度的淋浴椅、洗臉盆,甚至輔以電動功能,讓輪椅族也能順暢使用。

不過,衛浴設備製造商一太總經理洪芳興觀察到,其實不少國人仍習慣或喜愛泡澡,曾有建商直接向他反應,浴室還是要標配浴缸,消費者才會買單。在此需求下,要對應高齡安全,市面上便出現了可側邊進出的單人走入式浴缸,也不乏簡易安裝的夾式扶手,以及浴缸專用座椅等輔具。

當然相較於泡澡,淋浴仍較安全;針對預算充足或希望拉高衛浴「品質」的民眾,有業者也研發出能夠噴出霧狀水柱的養護(健康)浴座,讓使用者不必使用浴缸,也能享受類似泡湯的樂趣。

除了入浴外,如廁也是重點;免治馬桶除標配兩側扶手可提供起身時額外支撐外,部分品牌還有可加裝在一般馬桶或牆面的扶手,甚至考量美學,也有馬桶蓋和扶手搭配(同)色的選項。

洪芳興表示,曾有建商向他反應浴室需要標配浴缸,消費者才會買單。(圖/住展房屋網提供)

▲洪芳興表示,曾有建商向他反應浴室需要標配浴缸,消費者才會買單。(圖/住展房屋網提供)

銀髮友善設備 仍待推廣

因應高齡需求,室內空間,特別是浴室建材選配裝修,確是相關產業藍海。洪芳興指出,過去國內引進乾濕分離規劃,主要考量是改善衛浴空間,如今各大衛浴品牌推出對應高齡族群需求的產品,則是進化到增進安全;不過他也坦言,在推廣上還有很大進步空間。

根據洪芳興觀察,國內高齡者歷經經濟發展困頓年代,不少養成省吃儉用習慣,堪用就繼續使用,即便心知肚明,換裝等方式確能增進生活品質及安全,但還是決定先按兵不動,直言「觀念及習慣最難改變」。也因此,即便相關業者已積極投入研發行銷,但目前市場接受度並沒有想像中高。

「我們也是經由醫療器材通路行銷販售,才稍有突破。」洪芳興感嘆,此做法並非常規,因為一般民眾談到房屋裝修,不大可能會直接聯想到醫療器材輔具,未來還是得透過建材或房產角度進行推廣,方為良策。

樂齡輔具裝修 最佳「投資」

平心而論,未雨綢繆勝過亡羊補牢;別真的等到發生意外、造成人身傷害後,才增設裝修,就真是賠了夫人(醫藥費)又折兵(增修費用)。盡早進行自宅之適當裝修及配備增設,除了可維持生活自理、享受更好生活品質外,更能提升居住安全、增加情趣,絕對是划算的投資。

註:完整文章見住展雜誌498期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

加入 @setn 好友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