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曾宜婕 / 綜合報導
中國侵略台灣的意圖近期在國際引起高度關注,然而,據中國內部的討論和一份俄羅斯情報的洩漏文件指出,短期內,中國侵略領土的目標並非台灣,而是位於俄羅斯國內的西伯利亞。

▲中國對台灣的侵略意圖持續引起各國高度關注。(圖/國防部提供)
曾著書研究俄羅斯生物戰以及中國武力擴張的作者羅納根(John Lonergan),在《國會山報》(The Hill) 2日的投書評論中指出,這個轉變來自於中國對自然資源的渴求、地緣政治的機會以及俄羅斯逐年耗損的防禦體系。此外,中國意識到侵略台灣的代價過於龐大恐損自身利益,相反的,西伯利亞的自然資源可以促進中國經濟成長,讓重要樞紐北移的願景在2027年有機會實現。
中國侵略台灣將造成龐大損失
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2023年綜合兵推結果指出,中國侵略台灣除面臨失敗的風險,還會對各國帶來重大的影響。這項軍事模擬了如果中國和台灣展開為期三周的衝突,將會帶來什麼後果。結果顯示,中國在軍事方面將會遭受巨大損失,其中包含失去1萬名軍隊、155架戰鬥機以及138艘軍艦。《彭博經濟》2024年的分析評估中,中國侵略台灣會導致全世界耗損10兆美元,相當於全球GDP的10%。台灣的半導體產業一旦被摧毀,將重創世界的供應鏈,中國也難逃一劫。此外,美國和其盟友的抵禦將會使衝突情勢升高,這些因素使短期內中國侵占台灣的可能性大幅降低。
西伯利亞有什麼自然資源?
中國乾旱的北方省份長期面臨缺水問題。華北平原作為中國的農業與工業重鎮,僅擁有全國5%的淡水資源,卻要支撐全中國20%的人口。然而,北方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就擁有全球20%的地表未結冰淡水,若這項資源能被利用,或可徹底改變中國北方的面貌。此外,西伯利亞的天然資源還包含了石油、天然氣、黃金、鑽石、少數礦產。

▲西伯利亞貝加爾湖擁有世界20%的未結凍淡水資源。(圖/翻攝自Pixabay)
中國的日益擴展的野心
這項目標的策畫源自於中國內部對俄羅斯的討論,俄羅斯對於保護和掌控國內自然資源的實力日益薄弱。而西伯利亞的天然資源正好可以迎合中國對能源的高度需求,並促進國內GDP的成長。雖然已經是世界最大的原油進口國,中國依然不斷地積極開發稀缺資源,以確保綠能和軍事工業的領先地位。即使中國在2023年已經將稀缺資源的開採總量提升至24萬噸,其需求仍遠大於國內的供應量能。
俄羅斯的擔憂
謠傳外洩的文件是出自於俄羅斯聯邦安全局,文件中闡述了莫斯科對於中國人口和經濟逐漸擴張的勢力,深深地感到恐懼。此外,俄羅斯軍隊因烏克蘭曠日持久的戰爭而嚴重耗損,甚至已將東部大部分兵力調往西部。這使得面積達600萬平方英里、居住著3000萬人口的西伯利亞地區面臨防禦薄弱的危險。《紐約時報》指出,中國的情報策略日益擴大,其中包含招募俄羅斯科學家、鎖定發展軍事技術、以及巧妙地重申領土主張。領土主張牽涉到19世紀「不平等條約」,當時俄羅斯在清朝時期割走一代塊土地。
中國和俄羅斯的實力差距
俄羅斯東部的防禦體系正處於岌岌可危的狀態。根據戰爭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 ISW)的報告指出,因為俄羅斯大量消耗軍事資源,其軍事裝備和人員可能在2025或2026年達到近乎耗損。此外,原本駐紮在西伯利亞的軍隊都被調派至其他區域支援攻打烏克蘭,俄羅斯的軍事戰力在烏俄戰爭中也幾乎被消耗殆盡,這導致俄羅斯暴露在中國的野心中顯得格外危險。
反觀中國,中國人民解放軍擁有現代化和先進的軍事設備,其中包含高超音速飛彈、第五代戰鬥機和先進的網路戰能力,能夠迅速摧毀俄羅斯已然耗盡的東部防禦力量。此外,俄羅斯經濟飽受西方制裁的打擊,且日益依賴中國能源,缺乏有效加強其東方防禦的能力。
中國的暗中盤算
中國已經在軍事現代化方面投入大量資金,並預計在2027年進行大規模的衝突行動。雖然侵略台灣是中國長期以來的目標,但如果北京政府認為目前攻打台灣的損失和風險過大,中國不會閒置已經投入的軍事資源,相反地,中國極有可能把矛頭指向西伯利亞。而西方國家正在忙於處理烏克蘭和台灣所面臨的困境,難以有額外精力將重心放在邊陲地區。此外,俄羅斯在經濟上受北京束縛,軍事上又被削弱,可能被迫限制其報復行動,以避免失去最重要的貿易夥伴。
結語
羅納根最後形容道,中國可以將對西伯利亞的侵略行動包裝成「限制特別軍事行動」(limited special military operation)以奪取領土的自然資源,而諷刺的是,「特別軍事行動」正是2022年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所提出的理由。據報導,克姆林宮拒絕聽信俄羅斯情報局的警告,甚至是持續的試圖和中國穩定夥伴關係,這也表示了莫斯科對於中國的野心毫無防範,將自己暴露於極度的危險之中。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