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富人避開表象奢華消費,更著重資產長期效益與實用性,反映出對金錢與價值的深刻理解,與中產階級的消費模式形成鮮明對比,而巴菲特強調自我投資勝過物質消費,是致富的關鍵信念。(示意圖/PIXABAY)
外界常以為富人熱衷名車名錶、穿金戴銀,但實際上真正的富人卻往往更謹慎花錢。《VegOut》雜誌指出,富人更懂得金錢的長期價值,不輕易將資源投注於表象奢華,而中產階級則常因為追求生活的「成功感」而陷入消費陷阱,對八類「看起來很奢侈卻缺乏長期價值」的商品特別執迷。
第一、是全新豪華車。富人多半不購買新車,因為汽車一出展示間就立刻貶值數千美元。像股神巴菲特,長年駕駛二手凱迪拉克,並坦言「每年只開約3,500英里,不值得買新車」。相反地,中產階級常將購車與社會地位掛鉤,視為成功象徵,卻忽略了折舊速度遠高於實用價值。
第二、為時髦廚房小家電。富人傾向簡化廚房配置,重視高效與實用,不會輕易購買如空氣炸鍋、高階咖啡機、智能榨汁機等短暫流行的產品。反之,中產階級則容易受到社群媒體與廣告影響,購買後卻常閒置在角落。
第三、是升級商務艙。富人升艙是基於實際需要,例如長途飛行後須立即出席會議。但若僅是短程飛行,他們更傾向省下這筆費用。相對地,中產旅客常為了「旅行的儀式感」而多花大筆開支,增加額外財務壓力。
第四、是高價珠寶與名錶。除非具備投資價值或特別意義,富人通常不配戴勞力士、鑽石飾品來彰顯財富。矽谷創業家納瓦爾甚至明言:「富人不把財富戴在手腕上。」而中產階級則容易受制於社會期待與自我認同,將高價飾品視為「應該擁有的成功象徵」。
第五、是帶有大Logo的名牌服裝。富人注重剪裁、材質與質感,偏好無標識的低調精品,反映的是對自信與品味的自我認可。中產消費者則可能傾向選擇一眼辨識的品牌圖樣,藉此獲得外在肯定。
第六、是每年換新手機。即便科技更新迅速,富人如巴菲特過去長年使用功能型手機,直到2020年才更換為iPhone 11。富人看重的是設備對工作效率的實質幫助,而非是否是當年度最新款;相對地,中產則常因「害怕落伍」而年年升級。
第七、是追逐流行家居風格。富人傾向投資經典設計,不會每年隨社群平台上的風格趨勢而全面翻新裝潢。中產階級則常受短期審美驅動,不斷汰換家飾,反而形成不必要的消費循環。
第八、則是高價健康時尚療程。富人普遍注重健康生活,但他們更願意透過穩定的運動習慣與簡單飲食維持體態,不會輕易相信15美元的果汁或每週一次的靜脈營養滴注。反觀中產,則常受網紅風潮與明星代言影響,將短期療程誤認為健康投資。
最重要的是,像巴菲特這樣的富人認為最值得的花費是投資自己。不論是透過學習、提升專業、強化職場能力,或是在行業中成為不可忽視的專家,這種投資才是長期創造財富的真正關鍵。
這份消費對照表揭示:真正的富人不是不肯花錢,而是知道該把錢花在哪裡。對照之下,中產階級若能跳脫「表象奢華」的迷思,也許才能走上真正的財富自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