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他洗腎完突「嘴歪無力」竟中風!專家:黃金搶救僅3小時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有患者在透析後突然出現語言不清、左側肢體無力及嘴角歪斜等疑似中風症狀。(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有患者在透析後突然出現語言不清、左側肢體無力及嘴角歪斜等疑似中風症狀。(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一名51歲男性病人,長期受糖尿病與末期腎病所苦,需規律接受血液透析(洗腎)治療。日前因左側臉部蜂窩組織炎入住醫院接受抗生素治療,住院期間病情穩定,未曾出現神經異常跡象。沒想到住院當天在透析後下床量測體重時,突然出現語言不清、左側肢體無力及嘴角歪斜等疑似中風症狀。

儘管病人當時並非身處神經科病房,但第一線護理人員即時察覺異常,依照標準作業流程(SOP)通報主治醫師,並立即聯絡「院內中風緊急應變護理師」到場協調救援。中風緊急應變小組經電腦斷層確診為缺血性中風,立即注射血栓溶解劑與顱內動脈取栓術。術後部分血流恢復,神經功能也有改善,成功在黃金時間內完成急救評估與處置,接受後續治療後,沒有遺留任何功能障礙,順利出院。

奇美醫院護理部神經內外科(6A)病房副護理長黃喬伶表示,當腦中風發生,黃金搶救時間只有3小時,跨科部間的溝通與醫療專業整合,往往是搶救成功與否的重要關鍵。為此,奇美醫院自2020年起積極推動「院內中風緊急應變護理師」制度,只要病人出現疑似中風症狀,不論身處哪一科病房,臨床第一線的護理師即可通報,讓中風病人都能即時得到救治。

黃喬伶說明,「院內中風緊急應變護理師」需通過院內急性中風識別與流程管理訓練,並具備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腦中風量表(NIHSS)評估能力及再灌流治療中藥物的技術性給藥方式;不僅定位為臨床急救支援者,更是串起整合病房、主治醫師、神經內科、神經外科與影像科團隊的「引導協調員」,縮短溝通斷點,提升流程效率及覆蓋率,讓非神經科病房的病人也能迅速得到專業介入。

奇美醫院腦中風中心個案管理師陳若竹表示,自2020年成立「中風緊急應變小組」以來,奇美醫院已成功救治381名住院期間發生中風的病人。科別以心臟內科(38.2%)最多,其次為外科(22.9%)、內科(22.4%)及血液腫瘤科(16.47%);事件發生地點則以一般病房(56.59%)最高,加護病房(29.64%)次之。這也代表中風並非神經科病房病人專屬,在任何科別都可能突如其來地發生,但只要能即時識別、快速反應,就越能提高病人康復機會。

#祝你健康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0819 LIVE 三立新聞直播-午間新聞快報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