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有中醫搶攻市場規模新台幣300億元運動產業。(圖/記者簡浩正攝影)台灣今(2025)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加上年輕人普遍久坐、壓力爆表,「疼痛」已成跨世代文明病。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高達6至7成民眾處於「亞健康」狀態,長期受疲憊、緊繃、失眠所苦。醫師表示,中醫過去的診斷概念較為抽象,如今在AI科技輔助下,可將身體數值圖表化,結合健身成為一站式服務,對患者更友善。
有診所顛覆傳統中醫診所的既定印象,將「中醫 x 健身 x AI」結合,打造「中醫健身房」模式,透過深度學習與3D體態掃描,10分鐘內即能量化骨骼肌肉失衡與張力風險,客製化建立從診療、復健到運動健身的全方位健康預防基地。並於今(17)日在台北內湖舉行開幕記者會,連當地立委李彥秀、議員王孝維都來站台。
李彥秀致詞時笑說,她自己對高壓艙跟皮拉提斯很有興趣,很高興內科這邊能有診療、復健到運動健身的全方位健康空間,相信對於忙碌的都會女性來說會很有幫助。
有診所在內湖打造「中醫 x 健身 x AI」整合模式,立委李彥秀、議員王孝維都來站台。(圖/記者簡浩正攝影)中醫師李威毅表示,慢性疼痛在久坐族與高齡者中相當普遍,有研究顯示,每日靜坐超過6小時,慢性背痛風險將增加33%,而高齡者的慢性疼痛盛行率更高達40%至60%,不僅影響生活,也加重心理壓力。AI科技的發展,正好提供現代醫療與傳統智慧結合的契機。透過輔助疼痛評估,將骨骼肌肉的失衡與張力風險量化,針對肩頸痠痛、骨盆歪斜等問題,生成專屬的「體態地圖」,並提供客製化運動處方。
彰基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吳峻青表示,台灣運動產業年產值已突破新台幣300億元,然而健身房活躍會員僅占5%,龐大的潛在健康需求尚未被滿足,也讓整合性健康服務模式成為可能的新方向。他說,民眾在面對亞健康狀態下,不一定每個人都適合醫療,像是有的人不敢針灸時,可以採物理治療等方式,診所會提供第二、第三個選擇,讓民眾從中挑出最適合的健康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