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佳鈴/彰化報導
彰化議員在議會質詢,指出現行執法存有嚴重漏洞,警方查緝僅能依行政罰處理,肉品鑑定卻需耗時8至10天,往往在結果出爐前,涉案移工已趁機出境。(圖/翻攝畫面)彰化縣販賣狗肉案件層出不窮,引發地方議會高度關注。縣議員吳韋達昨(1日)在縣議會臨時會質詢時直言,現行執法存有嚴重漏洞,警方查緝僅能依行政罰處理,肉品鑑定卻需耗時8至10天,往往在結果出爐前,涉案移工已趁機出境,導致源頭難以追查。他呼籲縣府應盡速制定「動物保護自治條例」,並納入「移工雇主管理責任」,要求雇主負起宣導與監督義務。
吳韋達指出,僅在過去兩個月,彰化就查獲3起涉嫌販售狗肉案件,共查扣逾10公斤疑似犬肉,其中一件更是透過新竹縣流浪動物真愛協會通報才及時攔截。但由於鑑定程序過長,執法單位往往錯失偵辦時機;也根本無法向上溯源追查。
農業處長郭至善回應,自今年6月起共受理6件通報,其中3件確認違法、另3件因事證不足無法成案。他坦言現行制度確實存在執行困難。
吳韋達批評,彰化至今仍沿用舊版「犬隻管理辦法」,缺乏完整的防虐殺規範與罰則,與全台已有17縣市訂定「動物保護自治條例」的現況相比,落後明顯。他要求農業處年底前提出草案送審,全面落實源頭管理,保障動物福利,避免憾事持續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