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GB300登上GTC!鴻海劉揚偉揭美廠部署進度 AI伺服器年底量產啟動

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受邀出席NVIDIA GTC大會前導節目(Pregame Show),親自介紹AI伺服器與智慧工廠布局,展現台灣科技實力。(圖/翻攝自Nvidia網站)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受邀出席NVIDIA GTC大會前導節目(Pregame Show),親自介紹AI伺服器與智慧工廠布局,展現台灣科技實力。(圖/翻攝自Nvidia網站)

美國時間10月27日,NVIDIA(輝達)首度在華盛頓特區舉辦GTC DC技術大會,聚焦AI創新、產業應用與基礎建設等關鍵議題。來自全球的政府高層、科技企業領袖與研究學者齊聚一堂,其中,鴻海科技集團(2317)董事長劉揚偉作為唯一受邀參加大會「Pregame Show」的台灣科技業代表,吸引各界矚目。鴻海也在現場展示與NVIDIA合作開發的最新AI基礎架構,NVIDIA GB300 NVL72,並首次對外揭示美國廠區的智慧製造技術導入成果,凸顯其在AI伺服器與工業數位轉型領域的佈局實力。

劉揚偉表示,鴻海與NVIDIA之間有著穩健的合作夥伴關係,雙方正在共同推進AI數據中心解決方案的實現。他指出:「我們的團隊正把最先進的AI數據中心解決方案帶進美國,幫助客戶在激烈的AI競爭中保持領先。」這次展出的NVIDIA GB300 NVL72,是AI伺服器架構的重要進展,也支撐著鴻海在美國推動智慧工廠的計畫。

目前鴻海已在德克薩斯州、威斯康辛州與加州等地設立AI伺服器生產基地,支援區域性客戶的高運算需求。鴻海透露,未來將根據市場趨勢與客戶合作條件,評估持續擴大投資的可能性。為了提升製造效率與品質,鴻海也正與NVIDIA在休士頓聯手打造全新AI智慧工廠,導入Omniverse模擬平台與PhysicsNemo熱流分析AI模型,優化工廠設計流程與營運環境。

此外,該工廠同步採用NVIDIA Isaac技術進行自主移動系統(AMR)路徑規劃,並結合Metropolis視覺AI平台進行生產監控,進一步提升生產線的品質管理與安全控管能力。未來,這座工廠也將成為全球首批導入NVIDIA Isaac GR00T N模型驅動人形機器人的生產基地之一,全面推動製造現場智慧化、自動化升級。

在GTC大會現場,劉揚偉針對AI在製造業的應用提出分類分析。他說,AI在工廠內的使用大致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是處理單一且固定流程的操作,例如重複性高的機械作業;第二是具備彈性的簡單操作,例如根據特定條件調整步驟順序;第三則是結構較為複雜、同時具備高度彈性的作業環境,例如多工協作與即時調整。這些應用需要大量運算能力作為支撐,因此鴻海積極在美國各地佈建AI基礎設施,正是為了滿足未來智慧製造的實際需求。

今年的GTC DC大會討論範圍廣泛,涵蓋AI創新、產業應用、美國AI基礎建設、科學與量子運算、以及機器人與製造技術。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於會中指出,AI是歷史性的技術變革,而競賽早已啟動。劉揚偉則在以「AI for Robotics and Manufacturing」為主題的座談中,與Figure AI創辦人Brett Adcock、西門子技術長Peter Koerte同台交流,分享鴻海在智慧製造領域的實務經驗與佈局策略。

鴻海補充,自1985年進入美國市場以來,集團目前已在全美12個州設有超過40個營運據點,涵蓋消費電子、雲端網路、電腦終端與零組件等四大業務領域。身為全球主要AI伺服器製造商之一,鴻海不斷提升自身產能與技術實力,進一步鞏固與NVIDIA等國際客戶的合作關係。

集團同時也積極參與美國產業政策的制定與交流。2025年,鴻海美國總部負責人蕭才祐獲邀加入美國全國製造商協會(NAM)董事會,與各產業領袖攜手推動先進製造、政策倡議與產業永續發展,展現鴻海深耕在地市場、擴大產業影響力的決心。

鴻海強調,未來將以AI技術為核心,結合三大智慧平台,持續深化台美合作、擴展技術投入與人才發展,積極參與全球供應鏈重構,並協助推動製造業朝向更高效率、更高彈性、更具永續性的方向邁進。劉揚偉認為:「這場AI革命已經開始,鴻海會全力投入,與全球產業一起前行。」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受邀出席NVIDIA GTC大會前導節目(Pregame Show),親自介紹AI伺服器與智慧工廠布局,展現台灣科技實力。(圖/翻攝自Nvidia網站)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受邀出席NVIDIA GTC大會前導節目(Pregame Show),親自介紹AI伺服器與智慧工廠布局,展現台灣科技實力。(圖/翻攝自Nvidia網站)
#Nvidia

【J4葛瑞絲滑上車EP.42】破解豬瘟「盧生門」!盧媽媽這回下不了車?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