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中國愛滋病疫情拉警報!感染者高發省份出爐。(圖/翻攝自中國國家疾管局)根據中國國家疾管局最新公布的統計數據,「中國愛滋病毒感染者高發省份人數排名」再次引發社會關注。2024年,全國愛滋病(HIV/AIDS)感染者中,四川省以約17.47萬例居首,成為中國感染人數最多的地區;其次為廣西(12.32萬)與重慶(11.6萬)。整體來看,西南地區依舊是疫情最為集中的熱區。
【疫情分布】四川居首、西南地區高發
根據公開資料,2024年全國愛滋病感染者人數排名前十如下:
1.四川:17.47萬人(全國第一)
2.廣西:12.32萬人(第二)
3.重慶:11.6萬人(第三)
4.雲南:11.52萬人(第四)
5.貴州:10.32萬人(第五)
6.新疆:約10.1萬人(第六)
7.湖南:4.52萬人(第七)
8.廣東:4.03萬人(第八)
9.北京:3.91萬人(第九)
10.江西:3.55萬人(第十)
從地理分佈來看,四川、廣西、重慶、雲南、貴州、新疆等地均屬於高發區,形成明顯的「西南帶狀集中區」,而山東、河北、西藏等地感染率則相對較低。
中國愛滋病毒感染者高發省份人數排名。(圖/翻攝自中國國家疾管局)年齡分佈呈現「兩頭翹」趨勢
中國疾管中心2024年第二季資料顯示,全國現存愛滋病患者約133萬人,若加上約30%的未確診感染者,相當於每1,000人中就有1人可能感染。
專家指出,中國愛滋病感染的年齡結構呈現「兩頭翹」的現象:青年族群與老年族群感染率同步上升,成為推動感染成長率的兩大主力。
【兩大主力群體】老年與青年同陷感染風險
1.老年族群:被忽視的高風險人群
《柳葉刀》研究報告指出,50歲以上人口感染愛滋病的速率正快速上升,其盛行率甚至高於整體人口平均。
這背後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方面,醫療技術進步讓愛滋患者壽命延長,帶來老年患者數量增加;另一方面,老年人同樣存在性需求。研究顯示,≥50歲男性中有高達75%仍維持性生活,若缺乏穩定伴侶或防護措施,風險自然上升。
此外,老年人對愛滋病的防範意識普遍不足,許多人因缺乏性教育而誤以為「年紀大就不會懷孕」,從而忽視保險套使用。更有不少人因「怕丟臉」而延誤就醫,使感染惡化。
2.青年學生:性教育缺失的代價
《中國青年生殖健康藍皮書》2023年資料指出,15至24歲的學生與青年群體報告病例達3010例。宣導教育與預防干預室副主任徐傑表示,年輕人感染途徑以性傳染為主,其中男性同性性行為佔約65%,異性傳播超過30%。
調查顯示,學生族群感染的主要原因集中於網路交友、多性伴侶與同性性行為三大因素;全國高校感染學生中,約六成有過網路交友經驗。專家警告,性教育缺乏與錯誤的網路資訊,使青年成為疫情防控中的脆弱環節。
【傳播現況】性傳播達98%,異性傳播佔七成
中國疾管局指出,愛滋病報告病例逐年上升,新報告病例數持續增加。性傳播途徑占比高達98%以上,其中異性傳播佔七成以上。尤其50歲以上男性感染者逐年增多,成為疫情新的推進力量。
【專家分析】不安全性行為是最大隱憂
專家強調,無保護性行為(無論同性或異性)仍是疫情擴散的主要原因。部分「網紅城市」因夜生活頻繁、流動人口大,讓病毒傳播鏈更難追蹤。更令人擔憂的是,重症與死亡病例往往源於「發現太晚」。因此,定期檢測與早期治療至關重要。
(圖/翻攝自中國國家疾管局)【HIV科普】病毒攻擊免疫系統,人體防禦崩潰
愛滋病(AIDS,全稱「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由愛滋病毒(HIV)引起。該病毒專門攻擊人體免疫系統中的CD4+T 淋巴細胞,使免疫功能逐漸喪失,導致患者容易罹患嚴重感染與腫瘤,如肺孢子菌肺炎與卡波西氏肉瘤。
【三大傳播途徑】性接觸、血液、母嬰
1.性接觸傳播:包括同性及異性間的性行為,是目前最主要途徑。
2.血液傳播:共用注射器、輸入受污染血液或血製品均可能感染。
3.母嬰傳播:感染HIV的母親可在懷孕、分娩或哺乳時將病毒傳給嬰兒。
【防護建議】掌握「黃金72小時」,防感染於未然
若出現愛滋病高風險行為,應在72小時內採取暴露後預防(PEP),越早介入效果越好。同時,未感染者可透過暴露前預防(PrEP)結合安全性行為,有效降低感染風險,預防效果高達99%。
【結語】打破沉默,提升教育,才能真正防疫
中國愛滋病防治正面臨新挑戰:一端是老年人的防護意識不足,一端是年輕人的性教育缺失。專家呼籲,防疫不僅是醫療問題,更是社會教育與文化觀念的挑戰。唯有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才能真正減緩疫情蔓延,守護公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