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翻牆使用Telegram看外媒報導 大陸男被判刑3年

大陸中心/陳佳鈴報導

大陸男子使用 VPN 工具「翻牆」登錄境外通訊軟體 Telegram,並瀏覽、下載其中的個人資訊內容,近日遭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有期徒刑3年。(示意圖/unsplash)

▲大陸男子使用 VPN 工具「翻牆」登錄境外通訊軟體 Telegram,並瀏覽、下載其中的個人資訊內容,近日遭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有期徒刑3年。(示意圖/unsplash)

大陸甘肅一名張姓男子,因使用 VPN 工具「翻牆」登錄境外通訊軟體 Telegram,並瀏覽、下載其中的個人資訊內容,近日遭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判處有期徒刑3年,緩刑3年,並處罰金人民幣2000元。此案在社群平台上引起廣泛討論,外界質疑中國當局對境外資訊接觸的打壓日趨嚴苛。

根據中國網於6月26日公布的判決書內容,張男於2023年10月透過翻牆進入 Telegram 多個中文頻道,並下載了包含姓名、電話、等中國公民資料的電子表格與圖片檔案。其中一次檢方指控,他於11月下載約2萬4千筆個資,隔年2月又下載含百張持證照的影像資料。雖最終法院採信的資料量遠低於起訴指控,仍認定他構成個資侵害罪。

一名河北資深網路工程師指出,張男所瀏覽的為 Telegram 公開頻道內容,並未將資料用於詐騙或販售等行為,僅僅是保存、轉發即遭定罪,顯示「點擊」與「查看」也可能構成非法行為。他直言「這樣的認定方式,等同告訴民眾,只要你看了錯的東西,就可能犯法。」

Telegram是加密即時通訊平台,不過中國因其資訊流通自由,早被列入封鎖網站之一。許多異議人士、獨立媒體與企業用戶皆仰賴 VPN 工具才能登入使用。張男案的判決結果,讓不少使用者擔憂自己的平台行為恐成未來打擊對象。

中國對於「翻牆」行為的打擊已非首次!2023年,河北承德一名馬姓工程師因遠距為海外公司工作,使用 VPN 遭罰款200元,並被追繳所得高達106萬元人民幣(約近5百萬新台幣),創下近年金額最高的翻牆處罰紀錄。

多位法律與人權觀察人士表示,類似案件突顯中國以「數據安全」為由,持續擴張對網路行為的法律界定範圍,不只混淆「瀏覽」與「犯罪」,更使一般使用者在不知情情況下觸法,恐進一步壓縮民眾接觸資訊的空間與自由。

#大陸中心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