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暑假後「開學病毒」升溫!營養師提醒:小心腸病毒5大症狀

圖、文/潮健康

家長好不容易熬過了兩個月的「地獄暑假」,才剛鬆一口氣迎來開學,卻發現孩子們接二連三請假,背後常見原因就是「腸病毒」。《FJ豐傑生醫》營養師游子嫻呼籲,6歲以下幼童為高風險族群,一旦感染,傳染力強、病程進展快速,容易造成校園群聚。

家長們除了要養成孩子的「常洗手」好習慣,洗手雖無法完全預防感染,但有助於降低傳播機率。每天也應檢查口腔與皮膚變化,避免帶病上課,才能降低傳染風險。營養師整理了腸病毒 5 症狀與傳染途徑,並提供相關QA,幫助家長在防疫與照護上更有方向。

開學腸病毒來襲,家長必看防護指南。(圖/潮健康提供)
開學腸病毒來襲,家長必看防護指南。(圖/潮健康提供)

什麼是腸病毒 ?

腸病毒屬於小RNA病毒科,基因型分為A、B、C、D四大類,已知型別超過100種。兒童之間最容易互相傳染的,主要是A型克沙奇病毒和腸病毒71型。

營養師呼籲,雖然多數患者可在一週內自行緩解,但仍有少數型別會造成嚴重併發症,對兒童健康威脅最大。

兒童腸病毒的5大典型症狀

腸病毒感染時,最明顯的特徵是手、腳與口腔出現紅疹或小水泡,這也是「手足口病」名稱的由來。營養師整理了 5 種常見症狀,讓家長能快速抓到警訊:

(1)發燒:腸病毒感染常會引起38℃左右的發燒,是身體免疫反應的表現。

(2)頭痛(部分病例有此症狀):可能因發燒或病毒引起全身不適而產生的頭痛,多數為輕微症狀。

(3)反胃、嘔吐、腹瀉:病毒刺激腸道,導致消化不良、噁心嘔吐或腹瀉,是典型腸道感染症狀。

(4)皮膚出現小水泡與疹子:手、腳、口腔周圍常出現小水泡或紅疹,尤其是手足口病常見症狀。

(5)喉嚨處出現小水泡或潰瘍:口腔及喉嚨內可能長小水泡、潰瘍或白色斑點,造成吞嚥痛或輕微喉嚨不適。

4大腸病毒傳染途徑

腸病毒只會透過人與人的接觸傳染,常見的4種傳染途徑包括:

(1)飛沫傳染:咳嗽、打噴嚏或說話時,帶有病毒的飛沫接觸到他人鼻腔、口腔或眼睛。

(2)接觸傳染:觸碰到帶有病毒的物品、玩具或門把,再用手碰到口鼻眼睛,也可能感染。

(3)糞口傳染:接觸到帶病毒的糞便後,若手部衛生不良,病毒會進入口腔造成感染。

(4)口鼻分泌物接觸:透過唾液、痰液或鼻涕等分泌物傳播,若接觸後再碰口鼻或眼睛,就可能被感染。

腸病毒 / 手足口病常見QA

【Q1:腸病毒嘴破多久會好?】

腸病毒引起的口腔潰瘍通常會在7至10天內逐漸癒合。可讓孩子多喝水、吃軟食,避免高鹽或酸性食物;若出現拒食、嗜睡、精神不佳,或症狀持續或惡化應立即就醫。

【Q2:腸病毒出現疹子何時會消?】

腸病毒皮疹多在7至10天逐漸消退。期間須保持皮膚清潔、避免抓破即可;若疹子擴散或伴高燒、精神渙散,應立即就醫。

【Q3:腸病毒在第幾天最嚴重?】

通常在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強。若是感染腸病毒71型,最嚴重的症狀也多在發病後前7天內。如症狀惡化,須立即就醫。

【Q4:腸病毒吃什麼比較快好?】

病期間應以清淡、軟質食物 為主,如粥、清湯、果泥,避免刺激性食物,並多喝水。

營養師建議,病中應以均衡飲食與充足水分為主。若孩子因食慾不佳無法攝取足夠營養,家長可考慮補充合適營養素(如益生菌、維生素B群、維生素C等)來維持日常營養平衡,但不具治療腸病毒之功效,使用前可諮詢醫療或營養專業人員。

勤洗手+口腔檢查,遠離腸病毒危機。(圖/潮健康提供)
勤洗手+口腔檢查,遠離腸病毒危機。(圖/潮健康提供)

遠離腸病毒:小小習慣,大大保護

腸病毒雖多數症狀輕微,但傳染力強、病程快速,尤其是6歲以下幼童最易感染。家長應以「預防勝於治療」為原則,從日常洗手、口腔與皮膚檢查,避免帶病上學,全面降低校園群聚風險,才能有效守護孩子健康。

免責聲明:本文為健康資訊分享與常見疾病衛教內容,僅供參考,並無宣稱產品可預防或治療腸病毒等疾病。若孩童出現發燒、嗜睡或拒食等症狀,應儘速就醫。文中提及之營養補充品屬食品性質,非藥品,使用前建議諮詢營養師或醫療專業人員。

延伸閱讀:腸病毒初期症狀:大人小孩不同!疫苗費用、多久好、5食物更快好

外稿
【三立新聞網免責聲明】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健康長大x守護孩子

作者簡介
照護線上由醫師擔任編輯,擅長知識圖像化,結合醫學與設計專業,把生硬冰冷的醫學轉化成好讀、好懂的漫畫、文章、動畫,持續提供高品質健康資訊,每月瀏覽人次約350萬,累積瀏覽人次超過2億,為台灣之醫療環境注入一股正向的力量。
【J4葛瑞絲滑上車EP.36】「阿北滑上車」世紀對決!被告與證人的決戰!一言不合就跳舞!
大數據推薦
🔴0917 LIVE 三立新聞直播-晚間新聞總整理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