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倪譽瑋報導
有民眾發現,近日長輩很愛看YT上的健康影片,但其內容宛如AI生成,且醫學根據出處不明。(圖/翻攝自YouTube)有些長輩會看影片吸收健康知識。一位網友分享,自家長輩似乎迷上「AI生成」的健康影片,看了還要抄筆記,但他自己觀察,用影片裡面的主講者名字去Google,卻完全找不到相關報導,「全部都是AI製成的假訪談」,對於講述知識者完全不是真人、資料來源也不明,長輩卻很愛看,該網友直呼「實在覺得很不對勁」。
YouTube頻道大談健康 長輩愛看且抄筆記
日前有網友在Threads透露,近期自家長輩很愛看名為「智慧之泉」的YouTube頻道,其影片標題相當亮眼「如藥廠最怕公開的秘密!這5種食物堪比『天然胰島素』每天吃一點,血糖穩到連醫師都不敢相信」等,該頻道不少影片點閱率很高,有時長輩們還會認真筆記。
影片內容、簡介各方面怪異 多數民眾懷疑是AI生成
原PO仔細觀察頻道發現「很怪」,拿裡面的主講者名字去搜尋,卻完全找不到相關報導,內容的呈現方式,更讓原PO驚呼「全部都是AI製成的假訪談」,這些AI生成健康內容到底有沒有問題,很難一一幫長輩們把關,「完全沒有發現根本不是真人,實在覺得很不對勁」。
貼文一出,不少人也覺得毛毛的,「這種頻道超多的,防不勝防,全都是用AI生成的,跟長輩說,他還會生氣說自己看得懂,會判斷」、「好恐怖,這是長輩版艾莎門嗎?」「嚇死!前幾天才聽到我媽在聽」、「之前看,有發現是AI製作感」、「頻道寫在台灣,下面簡體字跟中國用語,絕對有問題啦」。
過去假訊息案例如出一轍 皆標題聳動、資料來源不明
原PO補充,台灣事實查核中心過去有澄清,網路曾流傳AI影片「能降低血糖的低熱量米飯製作方法」,聲稱「微波加熱冷藏白飯有害健康」,經查證,發現影片內容夾雜大量錯誤資訊,不只健康知識,光論述就有問題,如在開頭宣稱「行醫55年、85歲的鄭聖民醫師說…」但在影片後面,又宣稱他「行醫經驗是35年」,明顯前後矛盾。
此外,影片引述的研究如「2022年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日本東京大學山田教授團隊研究」,出處含糊不清,查核中心以各種關鍵字查詢,也未找到相似的文獻;不只如此,許多大量且相似的頻道都上傳了類似內容,查核中心直言宛如「類農場」。
微波白飯有害健康?台灣醫師澄清
至於「用微波爐加熱白飯可能會侵蝕健康、冷飯加熱會澱粉變性」的聳動說法,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副教授李信昌澄清,用微波爐加熱白飯對健康並無危害,澱粉要「變性」有幾個條件,包括加熱的溫度要夠高、時間要夠長,且形態會出現變化,例如長時間高溫把白飯煮成粥,吃粥後血糖的上升會比吃乾飯稍快,但也不會構成所謂「侵蝕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