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韋帆/綜合報導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流災後修繕如火如荼進行中,專家提醒,水災後應遵循「先清再護」原則,並謹記「乾燥後再用電」,避免二度意外。(圖/翻攝畫面)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流釀災,光復、鳳林等區皆成為重災區,災後修繕如火如荼進行中。特力屋社區管家洪誌祺提醒,水災後應遵循「先清再護」原則,並謹記「乾燥後再用電」,避免二度意外。
這次的溢流重創花蓮縣光復鄉、鳳林鎮與萬榮鄉,政府與民間力量陸續湧入災區,協助災民清理家園,而台電、台水也陸續恢復供電,正確清理與重啟電器也成為災民難題之一。
牆面處理
洪誌祺表示,房屋泡水後,水退後牆面與地面多殘留淤泥,應先用高壓清洗機清理,再待天氣穩定、牆面完全乾燥後,將泡水油漆刮除,大面積則可用研磨機處理。乾燥後應塗刷防水底漆,再上水泥漆或乳膠漆,降低日後受潮風險。
地板、家具修繕細節
在地板部分,木地板泡水後必須拆除銷毀,可改選防水稻殼地板。若為大理石或石英磚,則須使用中性清潔劑,避免酸鹼性產品造成石材侵蝕。家具方面,系統家具大多需汰換,實木家具則可晾乾後塗護木油,寢具若泡水則應全面更換,以防黴菌孳生。
慎防用電意外
家電方面,修繕前必須將電源箱斷電,並檢查插座內是否有泥沙堆積,清理後再以電扇或吹風機吹乾。小家電則需完全晾乾後再測試,測試時應以延長線拉到戶外進行,避免短路引發火花或火災。
若家中有地下室或低窪區域積水,須先確認用電環境安全,再使用發電機與抽水馬達排水,之後搭配除濕機防止霉菌滋生。洪誌祺強調,災後修繕安全為首要,切勿急於復電或貿然使用受潮設備,以免發生二次事故。
他呼籲受災居民,應依序完成「清理、乾燥、防護」三步驟,才能確保家園修繕後更安全耐用,並降低日後維護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