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獨家/急症病患緊急開道成政治人物「聲量工具」心中不滿民護業者都說了

社會中心/洪正達報導 

民護業者對於政治人物為博聲量要警方開道一事相當感冒,也因過程中徒增許多無謂的關注,使得工作人員全程都會處於高壓的環境下,也會提升風險。(示意圖/ Pixabay)
民護業者對於政治人物為博聲量要警方開道一事相當感冒,也因過程中徒增許多無謂的關注,使得工作人員全程都會處於高壓的環境下,也會提升風險。(示意圖/ Pixabay)

全台各地除了消防局救護車提供119緊急救護外,若遇民眾有緊急醫療必須轉院、甚至有跨縣市的情形時,都由民間救護車公司(簡稱民護)擔綱後送任務,只不過近年來由於網路社群已經高度發展,若遇患者要南來北往必須經由國道通行,家屬也會藉由社群平台發文,希望大家看見救護車可以禮讓,緊接著國道警察協助開道,對此,有不願具名的民護業者抱怨,在長途後送的任務中,坦言驚動警方或民眾關注「壓力非常大」,並成為政治人物博聲量的舞台。

業者就說,一旦接獲患者轉院的需求一定會盡全力後送到目的地,且採取「隨時出發、準時到達」服務所有人,但鳴笛、開啟警示燈並不是「無敵星星」,在路上遇其他人車都要避免發生糾紛、車禍等,且民護駕駛無論如何都要在指定的時間送達醫療院所,讓患者即時接受適當的醫療處置,只不過當有時候載送的不只是「人」,也會有緊急後送「器官捐贈」的任務出現,這對駕駛、隨車人員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

不過業者也認為,在長途接送的任務中,偶爾會遇上家屬期盼國道警方開道的需求提出,或在社群平台上貼文,希望其他用路人見到救護車禮讓,但就在這個節骨眼常會成為政治人物博聲量、博眼球的平台,讓整個後送的路途中被高度關注,也有種變相利用輿論逼國道警方開道的意味存在,爆料業者更說,某次載送器捐心臟,為何就沒人關注?

國道警方指出,並非有政治人物「關心」就會出動警力護送,依照正常程序要由地方消防局或醫療單位出具相關證明,認定患者有立即、危急的需求,例如,假日車多後送緊急病患、器官捐贈、無法變換車道等,並要在「警力充足」的情況下,才會出動人車前往協助,再者,民間救護車本質上已享有道路優先使用權,一般用路人已會避讓,不需再動用警力。

國道警方指出,緊急開道的前提要有地方消防局或醫療院所開具證明,且在警力衝充足的情形下才會協助,否則一般民間救護車已享有道路優先使用權,民眾也會自行避讓。(示意圖/Pixabay)
國道警方指出,緊急開道的前提要有地方消防局或醫療院所開具證明,且在警力衝充足的情形下才會協助,否則一般民間救護車已享有道路優先使用權,民眾也會自行避讓。(示意圖/Pixabay)

據了解,民間救護車設置與管理上都受法律嚴格規範,第一步要依《救護車及救護車營業機構設置設立許可管理辦法》向地方衛生局申請設置後,取得開業執照還要向監理單位辦理特種車輛登記,營運期間除受衛福部醫事司及地方衛生局監管外,若遇重大災情也會支援消防局,駕駛除了須具備初級緊急救護技術員證照外,還要考取職業駕照,另隨車人員會依任務不同配置不同的人員;在「一般任務」中,隨車人員只要具備初級緊急救護技術員(EMT-1)以上的人員,而「加護型救護車」必須有中級緊急救護技術員(EMT-2)資格以上的人員,或護理師、醫師等擇一隨車,才可執行任務。

#三立獨家 Exclusive

【立院榮譽顧問EP.152】台美帛琉三國合作!突破太子集團詐騙帝國!
大數據推薦
🔴1106 LIVE 三立新聞直播-晚間新聞總整理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