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者85%住家中 「這三處」竟跌倒地雷區!5招可改善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失智症患者需要更友善的環境。我國失智人口不斷增加,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統計,台灣2020年失智人口逾29.2萬人,今年則正式突破30萬大關,來到約30.3萬人。而據衛福部統計,台灣領有身心障礙證明的失智症者逐年增加,去年達到6.6萬人,其中85%居住在社區家中,且76.2%有外出習慣。

國健署自2018年起推動營造友善社區,營造友善環境與包容失智者外,也推「失智友善樂活屋5招」,讓失智長享有更自在、安全的居家環境。建築師也表示,長輩常在浴室、客廳與臥房跌倒,若能利用記憶、嗅覺及視覺等感官線索,並融入提示標誌及簡易裝置,就能減少環境中的障礙,讓長輩住得更安全。

▲國健署推「失智友善樂活屋5招」,讓失智長享有更自在、安全的居家環境。(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組長羅素英表示,失智者在生活中常發生記憶衰退等「十大警訊」,國健署提出空間規劃等5招,盼與民眾一起打造失智友善的家園。(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表示,根據內政部統計,台灣人口高達16.5%為老年人,約有388萬名長輩,推估有28萬的失智人口;而80歲以上民眾,失智症盛行率13%,多數照護者都很期待家庭照護能有所改善。不過今年五月因疫情爆發三級警戒,多數社區據點及相關設施都關閉或暫停使用,讓失智者居家時間變長;只是,室內環境若過於老舊、動線堆放雜物,會讓室內環境將暗藏危險,並增加長者與失智者居家意外事件的風險。

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組長羅素英表示,失智者在生活中常發生狀況有「十大警訊」,包括記憶衰退、無法勝任原熟悉事務、表達出現問題、喪失時間地點概念、判斷力變差、抽象思考出現困難、東西擺放錯亂、行為與情緒改變、個性改變與喪失活動力。因此,國健署今天提出5招,盼與民眾一起打造失智友善的家園。

羅素英說,首先是空間規劃,搭配無障礙的空間及設施,以利失智者安全到達目的區域;再者是定位標誌,讓高齡或失智者能夠自行定位找尋其方向,且提供對應的提示標誌。第三需要乾燥止滑,保持居家環境的地板乾燥或增貼止滑條,可避免跌倒,第四則是採光充足,室內採光宜充足,避免陰影或太強的光線反看不清;最後是日期時間,懸掛時鐘及日曆,提醒失智者正確日期與時間。

▲建築師廖慧燕表示,對長者與失智者來說,「防跌」是很重要的居家安全,家中適當照明、淨空動線與防滑地板等非常重要。(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以建築師觀點,前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建築師廖慧燕表示,長者與失智者由於關節退化,下半身肌耐力不足,「防跌」是很重要的居家安全。長者常見的跌倒包括滑倒、絆倒與跌落,針對防跌,適當照明、淨空動線與防滑地板等非常重要;家中尤以「浴室」是長者最常摔傷的地方,若能在家中各地面保持乾燥、乾淨,走道兩側及馬桶等增設扶手,都能降低跌倒風險。但要注意的是防滑墊的選擇,若防滑墊太小塊、墊子太小都恐增摔傷風險。另外,失智者恐忘東忘西,危險物品應上鎖、瓦斯與電熱器等設備應配有偵測器,避免潛在風險。

加入 @setn 好友 #《奕起聊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