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陰虛」與「痰濕」體質狂進補沒用!中醫揭此10食材必吃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天氣真的變冷了。24節氣的「大雪」剛過,寒意更甚,民眾也會開始食用薑母鴨、麻油雞、羊肉爐等好料來進補禦寒與養生,不過中醫師提醒,同一道藥膳,有些人吃後覺得滋補,但有些人可是會吃出毛病;尤其中醫裡「陰虛有熱」與「痰濕內盛」體質者,不能過度滋補,應選擇甘潤生津又好消化的食材來補脾陰、厚實腸胃。

▲民眾冬天時常吃鍋進補。示意圖。

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梁祐爾表示,冬季人體消化機能活躍,胃液分泌增加、食量大增,最適合飲食調理,但是若盲目進補,得注意平常消化功能,否則可能「越補越虛」。

她解釋,民眾常誤以為天氣冷就應大量溫補來禦寒,但現代人營養過剩、忙碌、少運動的生活飲食型態,體內常有鬱熱,加上天冷活動量減少,產生「外寒內熱」,若大肆助陽,便會發生失眠、口腔潰瘍、便秘、痔瘡、皮膚紅疹等上火的症狀。因此,冬天溫補時,循序漸進和對症進補才能有效。

梁祐爾解釋,低溫時容易刺激胃酸,但胃部蠕動反而減緩,食物容易積滯,對於平常消化不良或食慾不振者,恢復胃腸功能是冬天進補的重點。像是四神湯」就是一帖常見而好用的藥材,裡面的茯苓、淮山藥、蓮子、芡實等,都具補脾陰、厚實腸胃的效果

▲中醫師梁祐爾呼籲,冬天勿盲目進補,應照體質挑選合適食材。(圖/奇美醫院提供)

面對寒冷冬天,她呼籲「陰虛有熱」與「痰濕內盛」這兩類體質的民眾,進補時尤其需要謹慎。前者的體質與生活型態常為體瘦、長期晚睡、大便偏乾、容易皮膚過敏或長痘痘、身體常覺燥熱,舌頭細瘦加上舌色紅、舌面有裂紋;後者則常是肥胖、飲食油膩、臉容易出油、身體困重或痠重、大便軟黏,舌頭形狀胖而舌苔厚。

若屬這兩類體質者,可用清補、通補的方式,選擇甘潤生津又好消化的食材,像是百合、杏仁、蓮藕、山藥、木耳、大白菜、白蘿蔔等,具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等功效;痰濕重則可加上砂仁、白豆蔻、薏苡仁等食材,也具健脾養胃功效

梁祐爾也建議,民眾冬天養生應著重「養陰藏陽」的原則,可適度補充桂圓、肉桂、羊肉、丁香等溫中散寒之品外,還需要注意保暖避寒、休養生息,適當的運動鍛鍊和腦力活動,並注意調整好飲食消化,才有益於養生。

加入 @setn 好友 #《奕起聊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立院大現場直播中LIVE】立院司委會審「國會改革」相關條文修正案
大數據推薦
【SETN12小時新聞現場 #直播中LIVE】每周一至周五早上10:00至晚間22:00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