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一週國際/美國對柬埔寨實施武器禁運、英特爾執行長訪台?

國際中心/許珮絨報導

《三立新聞網》精選6則國際新聞,帶讀者回顧過去一週(12/5-12/11)牽動國際局勢的事件,包含尼加拉瓜斷交台灣、德國展開政治新頁、美國為防範中國對柬埔寨實施武器禁運、「五眼聯盟」合體表態外交抵制北京冬奧、中國霸凌立陶宛,以及阿聯宣布每週工作日縮短為4.5天。

接下來一週全球關注重點為,位於南太平洋、澳洲以東約1200公里的法國海外屬地新喀里多尼亞(Nouvelle-Calédonie)12日舉行公投,決定是否獨立或續留法國,結果將牽動歐美在印太地區的戰略部署;外媒消息指英特爾(Intel)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將訪問台灣及馬來西亞,預計會晤台積電高層,若此成行將是他今年2月接任執行長以來首度造訪亞洲;日本與台灣執政黨預計本月再度進行2+2視訊會談,焦點將著重在經濟安全、台灣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半導體合作等議題,或延續前首相安倍晉三近來談及的「台灣有事」等同日美同盟有事之討論。

尼加拉瓜斷交台灣 火速與中國復交

▲圖/翻攝自央視新聞

中美洲國家尼加拉瓜在台灣時間10日突宣布與台灣斷交,稱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及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接著正式與中國復交,使得台灣邦交減少至14國,而這也是尼加拉瓜第二度與我國斷交(1930-1985;1990-2021),且兩次主政者都是奧德嘉(José Daniel Ortega Saavedra)。

對此,美國國務院再度抨擊尼國11月7日的總統大選為「假選舉」,重申若沒有自由公正選舉的授權,奧德嘉政權的行動就不能反映人民意志,並指出台灣與西半球外交夥伴的關係為這些國家的公民提供龐大的經濟與安全利益,「我們鼓勵所有重視民主制度、透明、法治及為公民促進經濟繁榮的國家,擴大與台灣接觸。」

梅克爾時代終結 德國展開政治新頁

▲圖/翻攝自Olaf Scholz臉書

德國「紅綠燈聯盟」(社民黨、綠黨、自民黨)7日簽署聯合執政協議,為德國聯邦史上首度3黨聯合執政,現年63歲的新任總理蕭茲(Olaf Scholz)8日正式宣誓就職,長達16年的梅克爾(Angela Merkel)時代落幕。

新聯合政府在執政聯盟協議第7章「德國對歐洲及世界的責任」提到,唯有在和平及雙方都同意的情況下才能改變台海現狀,並首次承諾將在一中框架下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德國智庫「學術暨政治基金會」(Germa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and Security Affairs )對此分析,台灣在聯合執政協議中出現是好的訊號,未來可期待雙方關係進一步提升。

此外,該協議也多次提及中國,包含將新疆人權議題納入討論、香港一國兩制原則須再次實施、南海與東海主權爭議必須在國際海洋法基礎上得到解決,新政府強調希望與中國在日益增加的競爭中擁有公平的遊戲規則,以及在一致的歐盟中國政策框架下建立內容廣泛的中國戰略,並在任何可能領域尋求與中國合作,整體而言在對華政策上具有高度延續性,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德國新任外長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是著名的對中強硬派,未來在外交行動上是否能一改前朝的軟弱有待觀察。

美國對柬埔寨實施武器禁運 洪森下令摧毀美武器

▲圖/翻攝自Hun Sen臉書

美國國務院及商務部8日宣布,鑑於中國軍隊在當地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以及該國長期以來的腐敗和人權侵犯等問題,決定對柬埔寨實施武器禁運及出口限制,旨在防範柬埔寨軍方與情報機構獲取美國的國防物資和技術服務。

柬埔寨總理洪森(Hun Sen)10日下令軍方立即清查,若有美國武器將予以摧毀或丟進倉庫,他還以阿富汗為例貶低美國軍武的品質,「美國武器讓很多人打敗仗」。

阿聯大變革 工作4天半、週末改制與世界接軌

▲圖/Pixabay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7日通過修法,明年起每週工作日縮短為4.5天,星期五工時於中午12點結束,同時將週末從現行的星期五、六,改為星期六、日,希望與其他國家在金融和經貿方面的作業能更順利進行。

阿聯當局強調,新政策是為了增進效率和強化國際競爭力,以及促進民眾在生活與工作的平衡。

「五眼聯盟」合體 接力外交抵制北京冬奧

▲圖/翻攝自Joe Biden臉書

北京冬季奧運將於明年2月4日至20日登場,然而中國不斷在新疆及其他地區進行種族滅絕和侵害人權等暴行,加上彭帥事件延燒,美國本月6日率先宣布將外交抵制(diplomatic boycott)這場運動盛會,拜登政府不會派出外交或官方代表參加北京冬奧與帕奧,但不會影響美國運動員參與;「五眼聯盟」(Five Eyes)成員紐西蘭、澳洲、加拿大和英國,以及美國盟友科索沃也相繼跟進,而此前立陶宛亦表明不會派出任何官方代表團出席。

至於法國則於9日表態將不加入抵制北京冬奧的行列,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稱此類行動成效有限,並將之形容為「不痛不癢」,認為要就完全抵制、不派運動員,不然就用行動來改變現狀。

中國已揚言將採取措施反擊歐美國家的抵制,有學者認為北京可能從雙邊合作領域下手。此外,由於外交抵制明確強調中國嚴重的人權問題,經濟學人智庫分析,這也可能會讓國際品牌面臨兩難:繼續贊助北京冬奧恐致聲譽受損、撤銷贊助將遭中國反制威脅。

中國霸凌立陶宛 要求跨國公司切斷關係

▲圖/資料照

自我國11月18日在立陶宛設立歐洲首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The 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Lithuania)以來,立陶宛與中國的關係就不斷惡化,中國不僅將中立兩國外交關係降為「代辦級」,還實施經濟制裁,近來更傳出北京向跨國公司施壓、要求切斷與立陶宛關係,否則將被排除在中國市場之外。

據《路透社》報導,立陶宛與中國的直接貿易規模不大,但境內有數百家公司是以出口為主,這些供應商為跨國企業生產出口到中國的家具、食品和服裝等商品。立陶宛外交部副部長艾德梅納斯(Mantas Adomenas)證實,部分向立陶宛供應商採購商品的跨國公司已取消相關合約。

立陶宛政府正在考慮成立一個基金,以減少國內企業受中國報復的衝擊。而歐盟也在8日提出「反脅迫工具」法案(Anti-Coercion Instrument),目的在保護聯盟及成員國免受第三國經濟脅迫,並表明捍衛自由貿易的決心,該措施被視為歐盟應對中國霸凌的貿易反制工具。

加入 @setn 好友 #國際頭條
推薦專題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